蒙雪莹
平果市第六小学 广西 平果 531499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之一,对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具有突出影响。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不少现实问题,如教学思维滞后、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教学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不清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不紧密等。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阅读教学工作的建议和策略,希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化产生积极启示。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堂阅读;阅读能力;日常生活;小学生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要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重要目标”,这无疑给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以阅读为依托,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必须及时发现阅读教学中的短板和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要围绕小学生阅读兴趣和意识的开发,创新阅读教学手段,将课内外阅读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确保阅读教学走深走实,确保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唯有此,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丰盈而充实。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一)阅读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思维陈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阅读教学之于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缺乏对阅读的“战略性思索”,从而导致阅读教学缺乏与语文整体教学的协同配合,削弱了阅读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培养的联系。
此外,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的系统思考,缺少对阅读教学方法的全新理解和认知,从而陷入到陈旧、单一的阅读教学误区中。在相对滞后、陈旧的思维观念指引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也导致阅读与语文理解、记忆、写作板块的联系日趋微弱,这显然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阅读教学指向性与针对性不突出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尤其要认识到,引导学生全面、深入阅读,形成“开卷有益”的思维和习惯,不仅可以惠及小学生自身能力培养,同时也对语文教学深化大有好处。但在一些地方的小学阅读教学中,仍然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即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明、任务不清、方向迷失,从而使得小学生在阅读计划制定和执行时缺少针对性,自然无法从阅读中获取足够语文知识营养,也无法形成系统性与周期性的阅读习惯。
因此,针对阅读教学针对性和指向性不清晰的问题,必须引起深度思考,并从教学开始阶段加以调整,逐步理顺阅读教学的方向和思路。
(三)课堂阅读与日常生活的衔接不紧密
阅读是课本、课外书籍的阅读,但阅读行为本身与日常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也就是说,小学生的阅读行为不能脱离生活,否则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误区。从书本出发,将阅读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丰富小学生的阅读认识,提升阅读开拓性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但是,目前不少学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空中楼阁”,缺乏与生活的关联,也缺少对小学生日常情感和心理活动的人文关怀,从而导致阅读教学失去了新鲜感和吸引力,也降低了学生对阅读的内在热情。
因此,课堂阅读教学与日常生活衔接不紧密的问题,显然会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产生不利影响,相关问题应引起足够关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开拓阅读教学思维,不断丰富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创新思维方法,引入更多新奇、有吸引力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提升阅读教学的全面性和外在辐射力。尤其是针对阅读教学策略单一、思维滞后、方法陈旧的问题,应立足于小学生的不同需求,变换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们自发的习惯和主动行为。立足于教学实际,改进教学观念,吸纳更多教学经验,加入信息化技术、实践阅读方法等内容,让阅读教学“动起来”、“活起来”,确保阅读教学不足务实走深。
如,在部编版四年级《爬山虎的脚》阅读教学时,教师先借助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了解爬山虎的叶子、脚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演示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练笔,使课文的理解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从而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以达到一课一得。
(二)突出阅读教学针对性,培育学生阅读习惯
针对目前阅读教学针对性和指向性不足的问题,要着力于小学生阅读热情的培养,想方设法提升阅读教学的目的性,让学生们带着目标、带着任务和浓厚的探索欲望开展阅读,而不是在“指令与强迫”下开展阅读。只有不断激发学生们对阅读的内在热情,让孩子们认识到阅读的诸多益处后,才能让阅读教学成为轻松氛围下的一种主动行为,进而消解阅读教学的外在压力,让师生可以在和煦氛围中共同参与到“阅读教与学”中,从而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科学积极的阅读态度。
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从课文出发进行阅读指导。由于语文课文间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是系统的一个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课文出发,从整体入手,教给学生一种整体的阅读能力,同时增强阅读指导的针对性。
(三)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将阅读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突出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淀和培养,对提升阅读教学针对性价值十分必要。尤其是通过设定阅读任务与课外阅读目标,能够让学生们将日常生活的感受与阅读的理解相联系,产生积极的自我反馈效应。
同时,可以通过定期测验,习作反馈等方法,让学生们将日常阅读与个人写作能力培养相结合,塑造学生们的成就感和进步感,让学生们可以在阅读的点滴进步中感受“成功的乐趣”,进而不断增强阅读自信心和恒心,保持长期的阅读兴趣。比如,通过定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及阅览室读书等,培育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阅读习惯。
综上所言,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和方法,要从思维观念、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锻炼、生活化阅读等方面入手,消除阅读教学的不利因素,改进现有的阅读教学工作。以学生为阅读教学中心,将多种举措相结合,不仅可以逐步提升小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同时可以带动语文教学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 叶剑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阅读素养[J].读与写,2018,15(33):64.
[2] 谭紫旋.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