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旺才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部编版初中语文特意开辟了名著导读的环节,将名著阅读作为教学考试的重点。每个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水平有差异,由此开展差异化的名著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开展的首要原则。本文从名著阅读和差异化教学的涵义出发,对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朝花夕拾》的阅读课为例,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助力广大语文教师更有效地开展名著阅读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差异化;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长河的沉淀,在人类文化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著作,其中凝聚着著者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阅读名著,是和这些伟人在进行相隔时空的对话,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涵养、审美素养、语言素养等综合素养,也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视野。名著阅读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由此近年来,各种版本教材都将经典名著阅读列为重要内容,部编版还特意增设名著导读教学环节,这也说明教育部门对名著阅读的日益重视。
许多语文教师在思想上是比较支持名著阅读的,也都认可名著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作用,但在具体的名著阅读教学上,囿于各种原因,名著阅读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如有些教师本身文学素养不够深厚,一些名著教师自己也没有完整地读过,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为自己教学简便,只是讲解一些考题或重点,很少引导学生去真正感受和把握名著的内涵所在,同时,一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也很少去考虑学生的阅读个性和阅读差异,对所有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名著阅读教学难以达成教学目的,也无法针对学生各方面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因此,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时,采用差异化阅读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值得每个语文教师去思考和探究。
一、名著课前阅读任务的差异化
名著阅读是需要学生自己先对名著有所涉猎,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一些推进阅读的方法,如先从目录开始,整体把握名著主要内容,再有目的地抓读一些经典章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或者教师可在开展名著阅读课前根据具体的名著给学生们布置相应的名著导读任务。为更好开展差异化阅读教学,体现差异化的特点,教师在设计阅读任务前,可根据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差异来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以帮助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通过任务来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例如,教师在开展《朝花夕拾》这一名著阅读教学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任务可分为三个层次,有背景资料型的,如“《朝花夕拾》是一本怎样的文集?写于哪一年?分别包含哪些文章等?”也有基本型和开放型的,如“《朝花夕拾》的每一篇文章分别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阅读哪一篇?”或“圈出《五猖会》里表现心理活动的一些词句。”还有一些探究型的任务,如“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画一幅画,并在图画里标出文章中所讲到的童年故事。”通过差异化的阅读任务,让各个层级的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务,引导学生更好地去自主阅读名著。
二、名著课堂提问问题的差异化
在名著阅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检验学生们阅读的程度,同时引导学生去探究和认识名著的内涵,启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堂问题的设计,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问。
要体现阅读教学的差异化,教师在设计课堂阅读问题时也要进行差异化设计,按照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来设计有层次性的提问,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提问效果。例如,教师在开展《朝花夕拾》这一名著阅读教学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面向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给学生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难度的问题,既有针对基础类的阅读问题,如“在名著《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围绕阿长这一人物形象分别叙写了哪些事件?这些事件中,哪些又是鲁迅特别想要写的重点?”有的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如“想一想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和形象?”有的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你能讲一讲《阿长与山海经》里儿时的鲁迅为什么憎恶、讨厌阿长么?为什么后来又开始对阿长产生敬意了?”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根据问题去进行阅读探究,得到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三、名著课堂小组活动的差异化
每个学生的个性有所不同,他们在阅读同一本名著时,自己的感悟和认识也是有差异的,在名著阅读教学课堂上,组织和开展小组活动能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阅读活动任务展开合作和讨论,学生们会由此进行思想和观点的交锋和碰撞,这样,学生对名著文本的把握会越来越清晰,从而有效深化自己对经典名著的学习。
教师在组织名著阅读小组活动时,也要具备差异性的思想和意识。一方面是分组时要进行差异化搭配,每个小组的成员阅读素养要好中差相搭配;另一方面是阅读任务要进行分层,照顾到小组里各个层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例如,教师在开展《朝花夕拾》的名著阅读教学时,可以布置有层次性的合作任务,如C层的合作任务有“请每个小组成员合作讨论,为什么作者要起《朝花夕拾》这样的名字呢?”B层的合作任务有“美女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一个饶有趣味和童真的片段,那么其他文章里有相似的片段么?请大家讨论后用故事的形式叙述出来。”C层的合作任务有“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最喜欢的作品人物是哪些?为什么呢?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并完成预定的表格。”通过富有层次的小组任务,能够让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提升名著阅读教学的成效。
四、名著阅读课后作业的差异化
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名著阅读教学仅仅依赖课堂的教学时间是不够的,也需要通过课后阅读作业来巩固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对名著进行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布置名著阅读课后作业时,也要遵照差异性的原则,按照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对课后作业进行差异设计,以更好地达到作业的价值和效用。例如,教师在开展《朝花夕拾》的名著阅读教学时,对阅读课后作业进行了分层的设计,既包含有一些基础类的作业类型,如“《朝花夕拾》的文体类型是什么?包含的篇目有哪些?”“藤野先生是鲁迅在哪里求学时候的老师?”等,也有一些思考类型的作业,如“《朝花夕拾》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请写一写你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摘抄其中3篇的人物描写片段,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概括这几篇文章的主题。”还有深度思考的作业,如“细细阅读整本书后,想想其中的一些人物,如闰土等对鲁迅的成长有没有带来影响?写一写你自己的感受。”以层次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来完成,更好地实现差异化的教学理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名著阅读教学也应当如此,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更好地提升名著阅读教学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