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翠文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培养幼儿语言思维能力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还能扩展幼儿视野,开发幼儿智力。相关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进行适当的语言教育,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针对学前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教育;语言思维;教学策略
引言:通过语言教育,强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可拉近师生关系,增强幼儿的学习信心,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适应语文学习要求。因此,应挖掘幼儿潜能,结合学前教育对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核心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语言教育,培养幼儿语言思维能力。
一、培养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智力发育
实际上,由于语言教学中涉及语音、语法、会话、阅读、文字等多个方面的语言知识,语言思维能力已成为衡量幼儿智力发育的重要指标[1]。通过对幼儿语言表达的观察不难发现,具备良好语言思维,善于与他人沟通的幼儿,通常可清晰简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对自我、对他人的认识更加清晰、理性,具备一定的语言逻辑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幼儿,大多反应慢,对老师的语言不敏感、不配合,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有利于幼儿表达能力的增强
虽然幼儿的语言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但一些幼儿说话吐字不清,无法正确理解语言表达功能,表达能力差。这种情况易导致幼儿产生语言障碍,出现口吃、发音不准等现象。加强幼儿语言思维能力培养,为幼儿创造自由语境,及时矫正幼儿错误语言习惯,鼓励幼儿正确发音,便可使幼儿真正理解语言交流的功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帮助幼儿奠定语文学习基础
在认知和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专家研究发现,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对于事物的认知,多停留在感知层面,通常需要通过触摸感知事物,只有掌握语言后,幼儿认知才开始发生质变,具备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若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势必对后续各类新知识的学习造成阻碍。而教师在语言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不断向幼儿传输语言方面的词汇、句子,便可为未来语文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前教育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要求
(一)正视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
幼儿的模仿能力强,语言能力已开始萌发,但由于没有接受过标准化的训练和学习,语言表达上存在着发音不准确、吐字不清的情况[2]。这就要求语言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正视幼儿语言表达方式,及时与幼儿建立沟通,引导幼儿正确发音、吐字,训练幼儿的发音技巧,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语言习惯,从而使幼儿能做到语言表达清晰,吐字清楚。
(二)语言表达的儿童化
由于幼儿心智上不成熟,认知能力有限,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利于幼儿的理解,易造成幼儿认知障碍。幼儿听懂教师的语言,才是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语言教学才能对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发展产生实质的影响。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站在幼儿角度上,采用幼儿能听懂的儿童化语言表达方式,与幼儿建立合理沟通。
(三)语言表达的艺术化
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老师,教师的语言对幼儿语言思维的养成有较大影响。幼儿内心敏感,教师语言表达过激,易伤害幼儿的心灵,打击幼儿的学习信心。因此,在语言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幼儿进行交流时,要注重语言表达的技巧,运用健康的语言,适合的语气,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语言引导,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前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习惯、语言思维养成有直接影响,关乎幼儿语言教育的质量。若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就会羞于开口,不敢表达。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个体,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语言表达,鼓励、支持幼儿进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环境的开放性和宽松性,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让幼儿敢于说话,善于说话。例如,借助角色扮演游戏,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锻炼语言思维能力。
(二)改革语言教学模式
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传统的理论灌输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完全适用,更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要改革幼儿语言教学模式,增强语言教学的适用性、针对性,从而调动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运用绘本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故事教学法为例,故事具有生动有趣的情节、通俗逗趣的语言,符合幼儿认知水平,通过故事可强化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激发幼儿“说”的欲望。且故事内容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可对幼儿进行相应教育,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采取因材施教措施
不同幼儿的语言天赋不同,认知条件不同,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语言教育过程中,要考虑到幼儿个人差异,因材施教。具体来讲,可针对不同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的幼儿,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给每个幼儿提供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教育机会,帮助幼儿在听、说、读、想几个方面积累语言经验,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满足幼儿兴趣和需求。例如,设置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课程,通过个性化课程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增强幼儿自信心和表现力,使幼儿敢说、爱说,愿意主动交流。
(四)积极与家长建立沟通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很多孩子语言习惯都源自对家长的模仿,要想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语言习惯,自然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因此,语言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建立沟通,了解幼儿的成长动态,提醒家长配合语言教育,让家长使用规范性语言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家长对幼儿的正确表达给予鼓励,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语言习惯。
四、结束语:
通过正文分析可知道,培养幼儿语言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幼儿智力发育,更有利于幼儿学习能力的增强。因此,有必要基于学前语言教育要求,改革幼儿语言教学模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龙红梅.参与式教学法在幼教语言领域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1(11):65-66.
[2]陆新红,王青.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意义和优化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