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街道大众幼儿园
【摘要】开展阅读活动,不以孤立地识字为前提。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向幼儿提供具有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有机地连接起来,产生一定的联想。而以培养兴趣为主,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地积累对汉字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阅读服务。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
一、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1、幼儿的自我调适阅读技能的加强
幼儿可以在早期阅读中建立起一种自我纠正、自我调适的阅读技巧,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儿童获得较高的阅读水平,而且对于他们进入学校进行书面语言的学习有很好的作用。唯有成为自主阅读者,才算真正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阅读才不会只是一时的兴趣和热情,才会在阅读中跨越时空、纵横古今。
2、学习、生活的范围得到扩展
幼儿的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过符号来帮助他们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对幼儿来说,文字符号,如同手势、儿童创造的书面符号、泥捏的物品等符号一样,可以用来表达他们的经历、感情和想法,也可以用来超越时空去创造虚幻的世界。因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早期阅读一方面能使幼儿交流的范围从面对面的口语交流扩大到通过图画、文字符号实现间接的交流,符号包括语言、图像、身体动作、音乐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符号,语言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符号。
3、“读写”自信心得以建立。
幼儿通常以玩读写游戏开始他们的早期阅读活动,他们可以随心看想看的图书、写自己想写的字、编自己想编的故事,如乱涂乱画、假装读写等,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目标以步步为营的方式,让儿童在愉快而具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逐渐为儿童的早期阅读建立起真实而丰富的环境,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这些读写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初步的“读”和“写”的信心,而且还有助于儿童进行读写活动的思考和尝试,从而萌发儿童学习读写的欲望,使他们在正式学习书面语言时不会产生畏惧感。
4、对书面语言的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增长了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
有研究发现,孩子的阅读是从小就开始的,经过早期阅读培养的儿童往往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我们培养的应当是作为学习基础的阅读能力。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重要的是要帮助儿童迈出阅读的第一步。且早期阅读与儿童后来的读写水平有很高的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幼儿逐步了解了书面语言的特点,是将儿童早期的口头语言的丰富性。儿童在口语学习中玩味语富的韵味及其构成,儿童阅读故事和自刨明西书等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增长了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懂得了“读”和“写”的初步规则。这也为幼儿日后在学校进行正式的读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分享早期阅读的快乐
认同儿童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幼儿园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早期阅读活动,且从儿童出生起就应当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会产生不同于幼儿在家或个体阅读的效果。阅读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出生起就应当并且可以开始阅读。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里所指的阅读,主要是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接麓书和书面语言,形成对书和文字的兴趣,知道怎样去看书等等。需要取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在帮助孩子阅读的时候引导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幼儿在集体环境中进行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早期学习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二、幼儿早期阅读存在的误区
幼儿的早期阅读与中小学生正规的读写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读写萌发”(Emergent Litemcy),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为了真实生活的目的而自然发生的学习活动,是正式读写学习的准备。他们对字词本身的字形和笔画记住得很少,而对其表达的意思和作用记得最牢另外,幼儿学习读写并不是在某~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而是有一个在生活中持续萌发的渐进发展过程,而且其发展遵循着一定的阶段发展规律,但每一个儿童达到特定读写水平的时间和方式是不尽相同的。
三、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措施
1、让幼儿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小班孩子年龄小,持久性差,使幼儿具有感知书面语言的动机与兴趣,是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阅读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没有相应的阅读技能,以致出现乱糟糟的现象,如当幼儿说到汽车时,我们可以让幼儿找一找图书里还有什么别的汽车,除了小轿车,你还知道什么汽车。应为幼儿提供属于自己的、书面语言刺激丰富的环境;经常进行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榜样,使幼儿获得阅读的态度倾向及情感与动机。当看到老师拿着图书给他们讲故事时,就会显出羡慕的样子,所以,丰富多彩的图书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我们应有选择地提供适合小班年龄的图书,使他们能自由阅读,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幼儿的学习具有形象性、情境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可通过直观的实物形象与汉字相匹配的方法,使幼儿了解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在日常活动中,在平时的自由阅读时间,教师还可以增加游戏情节,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
2、利用儿童图画故事书提高幼儿阅读的策略
国内外很多图画故事书都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值得教育者关注的是,怎样挖掘并充分利用有创意的图画故事书的价值,往往决定着幼儿阅读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于一本很好的图画故事书,我们是毫无感觉地读给孩子听,或者让孩子反复记忆背诵,还是在让孩子充分理解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同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这对幼儿而言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事情。儿童图画故事书是学前阶段的首选读物。每一个图画故事书似乎都有重复的情节,但重复的类型是有差别的。好的图画故事书应当具有培养幼儿元认知阅读策略的特质。例如一些孩子喜欢的图画故事书总具有重复的情节结构。一重反复:《好静的蟋蟀》是一个一重反复结构的故事。在这本图画故事书中,我们看到小蟋蟀从出生起就对大蟋蟀摩擦翅膀发出声音充满向往。它尝试着这样跟碰到的朋友打招呼,却总是不能成功。两次反复:例如在艾瑞·卡尔的《拼拼凑凑的变色龙》中,我们看到作者巧妙地运用双重结构进行两次反复。故事里的变色龙大致变了两次,一次是因它自身具有的天性而产生的变化,让孩子看到了变色龙随着环境变化而出现的身体颜色变化:另一次是变色龙因羡慕别人、模仿别人而产生的变化,不断新加的别人的东西使变色龙失去了自己,故事的结局是变色龙选择了变回自己。
峰回反复:例如在艾瑞·卡尔的《爸爸,我要天上的月亮》中,故事又有不同的反复结构。小莉要月亮,爸爸设法找梯子,将梯子搭到高高的山顶上,沿着梯子爬上月亮:爸爸与月亮谈话后,等待月亮变小,然后将月亮带了下来:爸爸顺着梯子往下爬,把月亮交给了小莉,小莉终于可以跟月亮玩了:故事结局仍然出人意料,月亮不见了,月亮又回到了天上。这本图画故事书的结构犹如一座高山,峰回路转,充满了奇妙的想像。
环型反复:有的故事还常用简单有趣的环型反复结构来引导孩子阅读。《为什么我不能》就是这样一本图画故事书。这个故事用问旬形式编构故事情节,非常符合较小年龄孩子的阅读需要。小鸟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玩水,像小鸭那样?小鸭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抓蝴蝶,像猫眯那样?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回到起点,有一个小动物去问妈妈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小鸟那样。如此有趣的结构使得原本简单的情节变得不简单,也使本来平常反复的情景产生了不凡的效果,增加了许多游戏和表演的趣味。我们要明确的是,在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这样的故事结构对幼儿阅读策略的形成有什么意义,我们怎样利用这样的故事结构来指导孩子阅读。应当说,极具创意的反复结构为孩子获得元认知阅读策略提供了非常特别的学习机会。我们可以在阅读反复出现的故事画时引导幼儿反思。比如:好饿的毛毛虫星期一吃了什么,几个,什么颜色:星期二又吃了什么,几个,什么颜色:星期三呢,星期四呢……
我们可以在幼儿阅读重复发展的故事画面时引导幼儿质疑。比如:变色龙为什么自己会变色?变色龙为什么要变成别人?变色龙变成了别人为什么不高兴?
我们也可以在幼儿阅读反复的情景时引导幼儿预期。比如:好静的蟋蟀遇到了蝗虫、螳螂、蝉,采用了一系列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小蟋蟀想回答,就摩擦摩擦翅膀,但是一点声音都没有”。之后它遇到的是谁?怎样打招呼?小蟋蟀怎样了?当然,还是“小蟋蟀想回答,就摩擦摩擦翅膀,但是一点声音都没有”。
我们还可以在幼儿阅读重叠复沓的故事时或阅读之后引导幼儿假设。如,假如蟋蟀遇到了一只小猫会怎样?如果你是一只毛毛虫,你会吃些什么好吃的东西?要是让你帮小姑娘找月亮,你会用什么办法?我们应当鼓励孩子童年时代的这种想像和创造。同时让幼儿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或绘画美工的方式,甚至用动作表演的方式来呈现假设的情景。要知道,幼儿创造力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仅有丰富的材料足远远不够的,人才是引导幼儿学习“与书对话“的关键,婴幼儿的早期阅读已初具文字阅读能力的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往往出现机械认字、不求甚解、思维僵化的现象,因此成人往往要直接介入阅读过程,在引导幼儿早期阅读时应整合多种目标,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相结合、阅读与书写相结合、提高阅读能力与培养幼儿的想象、创造等多种能力相结合。重视反思、预期、质疑、假设等阅读策略的培养。成人的言语讲解是儿童理解读物内容的关键因素,可以和婴幼儿共读一本书,也可以人手一册图书阅读,阅读时可以有意停顿,提出利于预测、假设、质难和反思的问题,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并感受文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1.1注重阅读技能、习惯培养
包括翻阅图书: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规则方式,了解书的结构,知道书有封面、封面上有书名。每页书上有页码,掌握拿书、翻书和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看书时用手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每页要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看,爱护图书、看完收好等。
1.2引导幼儿读懂图书内容
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要求幼儿仔细阅读,理解内容,想想、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实现预期。有时在讲述过程中设置悬念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想象,自由发挥,通过讲述,帮助幼儿反思,请幼儿想想说说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其次要将书面语言的学习贯穿到阅读的过程中去,可采用点画讲解、点读文字等方式,引导幼儿有兴趣地探索文字的音、形、义、理解阅读内容,正确掌握书面语言的信息及与口语的对应关系。
【结束语】
书本是最大的知识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家长和教师带孩子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想把孩子教育好,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我们教师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从幼儿抓起,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林军、戴玉云,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建立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5)。
[2] 刘虹、常见幼儿阅读教学方法试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6(5)。
[3] 黄艳红、肖雪英,提高阅读能力的点滴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