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阮滢昕
[导读]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一直忽略数学文化,在数学文化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阮滢昕
        鲁东大学  山东烟台,264025
        摘要: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一直忽略数学文化,在数学文化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将数学文化教育融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自主学习数学文化的氛围;以教师为主导,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数学文化教育;家校合作为纽带,开辟学习数学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
        最近几年在数学教学领域,数学文化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张奠宙教授曾指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发现和研究数学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数学文化熏陶,产生文化共识,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因此开展关于数学文化教育的探索,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传递数学思想,更好地促使数学文化在日常教学中的落地生根。
一、数学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数学是一种文化已基本得到人们的认同,但如何理解数学文化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学生素养却是目前值得共同研究的一个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小学数学文化教学设计简单化,学习表层化;教学过程中数学文化气氛紧张,数学学习方式方法较单一;大部分教师的数学文化内涵不深,教学动力不足。长期以来,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文化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数学文化的教育长期得不到教师、家长、学生的重视。
        究其原因有:数学评价方式单一,忽略数学文化底蕴的作用。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轻视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的影响。家长数学文化知识欠缺,缺乏对数学文化的掌握和重视。学生对数学文化的重要程度认识不高,兴趣不足,缺乏数学文化活动的参与。因此,渗透小学数学文化可以从原因出发,开展渗透策略研究。
二、小学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
        对于数学文化的价值、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文化教育,已经有不少教师和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困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自主学习数学文化的氛围
        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是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擅于给学生们制造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发扬和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研究成果,有效启发学生总结数学思想和学习数学家的精神,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人公意识。
        积累数学文化与营造良好的数学环境的有密切的联系。创建散发着数学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让学生定期交流对数学文化的学习感受,学校出资购买一些书籍,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闲暇之余阅读并讲述给大家听;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学校建筑模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对称美、黄金分割比例等数学文化的运用,感受数学的美。
        如果只通过数学教材知识传播数学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学生年龄阶段、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开展校本课程。美国一位数学家马丁·加德纳提出,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等。数学游戏对于小学生而言比知识更有趣,会使学生放松心情减少对数学的恐惧,在玩数学中感受数学和数学文化的乐趣。可以开展关于珠算运用的课程,也可以将我国古代的流传下来的民间益智玩具进入校本课程,比如鲁班锁、七巧板等,学生在玩具中感受数学的多样性、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智慧提升,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趣味。

                                 
2、以教师为主导,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数学文化教育
        如果教师把数学仅仅当成一种技巧或者一件工具去教授,这样做即使毫无保留的教授了所有数学知识,亦必忽视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本质核心。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研究数学思想的产生和影响,利用数学史来展示数学概念的确定依据,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掌握数学定理、公式的产生,预测数学发展的未来趋势。因此,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充分利用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加强数学文化融入。
        在课前备课方面,教师应当以教科书为研究的重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深入挖掘数学课本背后隐藏的那些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连续性的学习过程,数学文化的融入也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因此,要倡导教师预先从教材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通过每一个章节、单元教学逐渐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文化和思维体系,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人文价值和现实作用。以圆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以恰当的方式融入圆的发展历程,数学家的研究进程。在学生动手研究如何画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清圆的的本质和特点,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圆的好奇,发现更多关于圆的问题。
        在上课环节,教师要把主动权还给小学生,而不是教师上课自导自演。要给予小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余地,让学生从主动发现数学的奥秘,学会分析数学方法和思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使其喜爱数学学科,体验数学文化。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如果教师为了追求好的考试分数,只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数学文化的积淀和陶冶,这就不是完整的数学教育,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的发展和培养将会受到无形的限制。
        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补充在教授知识时忽略的数学文化。比如可以采用制作数学手抄报、写数学相关论文、开展统计方面的社会调查、进行数学实验观察、读数学学报、课外书等不同形式的作业。学生对于鸡兔同笼这一类问题一时难以理解,解题方法难以掌握,在学习时没有归纳出解题经验。此时教师可以将关于此类应用题的儿歌或者口诀告诉学生,儿歌中体现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鸡有两只脚,兔有四只脚。先数头和身。再按鸡分脚”。数学儿歌使学生既培养了对数学文化的研究兴趣,又改变了原来错误的数学思想方法。
3、家校合作为纽带,开辟学习数学文化的途径
        家庭教育以其不能替代的教育影响和密切联系生活的条件优势成为渗透数学文化的培育基地。父母应当与学校配合,力所能及的支持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数学史料,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数学家的人物传记如《陈景润传》、《张丘建算经》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密切亲子间的交流,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广度,将数学文化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此外父母还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学习数学家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辅助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灵活掌握数学方法,使孩子能够发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提出、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进而从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未来与展望
        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它面向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公民,促进公民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把培育新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任务[ 伏国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8(01):30.

]。针对当前数学文化的实施落实不到位得的问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多措并举促进数学文化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灿烂的小学数学文化将在每一位小学生心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吴骏,徐锦野.不同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J].教学与管理,2017(29):53-55.
[2]韩翠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5):47-49.
[3]伏国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8(01):30.

阮滢昕,女,汉族,山东淄博,1995年 10 月1日,硕士,鲁东大学,264025,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