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菁
兰州市西固区一支路小学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 我国小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培育已经逐渐成为今年以来基础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小学阶段尤其低年级阶段的孩子们处于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对这个阶段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以帮助他们引导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和探索求知的学习兴趣为主。如果儿童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式就形成于其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渗透核心素养的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我们的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携手解决问题、携手思考。
关键字: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 学习习惯
一、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具有适合在社会中发展和未 来生活需要的综合素养,不仅是学习成绩,更包括个人 品德、美德和修养等,这些都是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益的品德。[1]
而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普遍认为,《课标(2011 年版)》中明确提出的 10 个核心词都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2]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对学生阶段性核心素养的具象化,是一个可操作、可培养的具体的培养标准。
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体现
一堂数学课或一次数学活动很难覆盖整个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某一个或几个点,应当更加细心的设置教学环节,凸显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例如: 小学阶段,计算贯穿教学始,因此,让学生习得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准确高效的计算习惯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然而绝大多数学生在计算问题产生时,往往会以“我都会的”、“一时粗心”来解释,解决计算问题的基本原则也主要偏重于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计算来发现问题。[3]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独立探究能力。 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甚至对进入社会后的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2.3核心素养与团队合作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依据核心素养进行分组。教师可以把某项核心素养较好的学生分别分在各组,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由学生作为引导着,其认知水平与其他学生相当,对于问题的理解也比较类似,他的引导活动更容易被同龄人采纳。在学习中可以互相交流解决思路,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产生多种解决方案,开拓思维。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分组合作,那么这种分组协作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沿用到其他课程,甚至是其以后的工作当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3.核心素养影响学习习惯的养成
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4]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小学阶段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与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够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勇于试错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主动培养。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该是层次递进的培养,为了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的基础、培养兴趣,笔者认为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书本是学生习得知识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完整地阅读书本的习惯。阅读时,做到边读边想,与题意相关的内容细琢磨,常推敲,理清知识脉络。听觉信息是小学课堂学生主要获取的信息类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于听觉信息的专注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根据低年级学生集中时间不足的特点,通过不同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营造教学联系和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需要产生多向交流的信息,可以以提问发言这种传统方式,学生的课堂回答和提问既是衡量学生新知识点掌握情况的重要标尺,又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可利用其它交流如讨论,反向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出问题。
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从题中分离出数学知识点才能更好的解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确读懂题目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解题的首要步骤是读懂题目,让学生从题目中分离出数学元素与知识点。
计算尤其是口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中心能力,要使学生在计算时做到快,准,灵,除了要求学生牢记运算法则,正确地运用性质和定律外,还要学生具有认真计算、快速口算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将算法讲活,将性质和定律准确高效便捷的应用,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细致和反复的过程,需要密切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有目的性加以循序渐进的培养。低年龄段侧重培养学生课前做好准备,端坐、静听、发言,端正书面,精细计算,自主完成作业,在教师引导下精读课本等良好习惯。一定要矫正听课时的不良习惯,忘记完成作业,乱涂乱画书本等不良习惯。
3.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遵循有不自主到自主,由简至繁,以及循序渐进的规律。行为和动机是引起人类活动的根源,动机是产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动因,是根源动力。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实际生产生活中书写潦草,将数字数学不明确而造成工作失误的案例,教育学生不良的数学书写习惯带来的严重后果。其实,数学教学本身就具有教育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将要求量化成为可操作的执行标准和行为规范,这对低年级儿童和初始训练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例如,可以将养成“认真写作”的习惯设计成以下四个要求:看——认真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耐心听解答和同学的自述;想——思考老师和同学为什么要这样书写;做——认真动手操作在课本或者黑白上进行书写。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敬畏感和对老师的依赖,主观意愿上愿意配合老师。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和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珍惜和利用这些因素,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加学习兴趣,以及面对学习困难的耐心和勇气,使他们知道如何 学习,如何有效地满足老师的要求,如何参加讲座,完成家庭作业等
三、小学生基于核心素养学习习惯养成
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培养好基于核心素养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好基于核心素养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教师长期的工作付出,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养和数感的学生,才能使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学习。
参考文献:
[[1] 徐云鸿.探寻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课堂教学路径—以纪子成老师“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为例 [J].小学数学教育,2018(17):3-6.]
[[2] 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5):3-5)
[[3] 邵华,程向媚.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落地生根的 途径[J].小学数学教育,2019(5):23-24
[4] 孙云晓,邹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M]. 北京出版社
[5] 孙云晓,孙鸿艳. 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M]. 北京出版社
[6] 史德志.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M]. 新时代出版社]
[[4] 谢永贵.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J].课外阅读.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