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颖
福州市晋安区第六中心小学 福建 福州 350011
摘要:当前在教学课程逐渐深化变革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以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学习。为使课程计划能够达到学生学习标准,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思维习惯的养成。小学数学作为小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基础科目之一,学生需要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有效掌握。为促使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培养,基于思维导图使养成小学生数学反思习惯,可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反思习惯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辅助教学模式,是将学生学习的知识点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利用思维导图可培养学生们的反思习惯,学生通过思考在教学活动中所牵涉到的相关题目,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对其进行加工、判断、选择、改进等,从而发现数学知识的关键性和规律性。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一方面能加深数学知识印象,另一方面还能加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消化理解能力,提升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准确度。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完整体系相对复杂,因其知识点多而杂乱,相应的教材内容也比较多,在五、六年级时明显感觉到数学难度系数增大,学生学习相对较为吃力,其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一方面由学生自身对知识点掌握情况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数学思维能力和教学模式有直接关系。因此,数学教师和学生家长要更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而不能仅限于学生的分数上。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状况及数学学科教学特点,有效的把思维导图融合到数学课程教学中,将整本书的内容归结到一张纸上,使问题简单化、全面化、科学合理化的展现出来,及时发现学生自身的薄弱部分。
(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数学,有一部分学生较抵触,易产生抵抗心态,这是数学教学学习中较普遍的问题。虽然数学课程没有语文课程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多,没有英语课程中要理解掌握的语法句型多,可是由于数学教学知识点枯燥无味,使得学生们抵触情绪易形成。所以,教师可以变换一下教学方法,使用能对学生视觉进行冲击的色彩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意料之外的乐趣。兴趣是产生学习思维最好的方法,采取思维导图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发效果,促使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学习[1]。
(三)对旧知识进行快速复习
整个小学的学习生涯较漫长,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繁多且杂乱,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原来学过的知识点容易遗忘。思维导图的创建对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使用几张思维导图就可以把所有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点涵盖其中,如果对知识点产生遗忘,可以再次查看思维导图迅速复习,将学习知识点更好的掌握,减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产生学习热情。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养成学生反思习惯的措施
(一)对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进行反思
数学学习具有综合、严谨的特点,而且也枯燥无味,想要学生能更容易对数学内容进行接受,则可以采用综合分析学习法进行思维学习,构建思维导图,并根据数据分析和实际问题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发现他们的关联度。需要对数学题目影响结果的所有原因进行考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思维导图寻找对结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促使学生反思。
例如,教师在进行“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中,课程中包含常见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各种形式的笔算乘法的应用和口算乘法的应用,教师对例题进行算板等形式的演练,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但因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所以教师需要增加相应的例题讲解,可是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能更好理解学习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讲解的课程进行总结归纳,让同学们可以全面的、直观的对知识点再次巩固复习并反思,加强学生们在“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课程中的知识点运算理解,使学生在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上进行反思。
(二)对学习当中存在的错点与漏点进行反思
学生对以往的知识再次巩固的过程即复习,通过反复的思考可以迅速查找出知识漏点和错点内容。但有时即便复习很多次也仍然有很多漏点和错点不能被发现,即为思维的盲点。教师需要不断的对数学知识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帮学生反思已经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对自己的漏点和错点能清晰的认知,通过大脑刺激来提升学习速度。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的教学中,因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相识度比较高,知识点较杂,学生们很容易记混淆。教师可能边讲解边让学生们画图练习,再对各个三角形进行思维导图构建,让学生们更全面的认识各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对学习当中存在的错点、漏点进行反思,加强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
(三)对不同视角构造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反思
教师通过建立不同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同一个原理和概念,构造多种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可以逐渐加强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学生通过反思原来的思路路线,并从中寻找学习当中出现的偏差,从原理上理解数学知识点[2]。
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多边形”的教学中,由于这节课包含多种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学生们想要对这几种四边形都认清楚,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在对这几个图形进行教学时,可以边画图形边从不同角度进行图形讲解,最后再对这些图形的关系实施思维导图的构建,让学生们直观的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从不同角度构造思维导图和反思,从原理上理解不同四边形。
(四)对思维导图自主构造,促使学生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在进行数学学习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进行思维导图的构造,帮助学生们更加明了解题思路,快速精准的辨别出自己思维方式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通过对掌握思维导图的构建学习,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之,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反思习惯,建立学生们热衷学习,学习终身的目标,进而提升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技巧[3]。
例如,教师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在多边形面积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对不同概念理解不到位,将计算公式套用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案例分析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讲解,然后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进行分析,提升学生们自我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对多边形面积更好的掌握,提升多边形面积的解题正确率,通过对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
结束语
由此可见,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思路容易出现偏差。为提升学生自我思维拓展能力,可采用追问方式进行反思,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剖析对数学结果有影响的因素。而且,教师应指引学生学会构造思维导图,可帮学生自行分类自己理解不正确的知识点,审视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学生通过对构造思维导图的学习,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培养及时反思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慧燕.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J].科技资讯,2020,18(23):154-156
[2]吴海文.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以小学数学高段复习课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10(6):70-71.
[3]林梦媛.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9):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