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朱秀芳
[导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朱秀芳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常青中学  山西大同  037000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思维能力的拓展与开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获得较为出色的成绩,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在高中数学领域获得良好成绩,一个具有广泛思维能力的学生,在高中各个学科中都会大放异彩,因此高中教育计划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注重孩子在数学领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介绍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各种技巧,旨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方法与技巧
一、高中数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思维
        一直以来,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老师们一直注重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老师们制订教学计划时往往从考试的角度出发,老师布置的习题一般也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考点,可以说高中教育基本上算是一种更高级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老师们一直采用比较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整个教学方式非常容易使孩子们感觉枯燥乏味,使孩子们丧失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搭配题海战术是目前绝大多数高中的数学教师会采用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老师们的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当孩子们在面对新题、难题时,或者是稍微有些创新的题目,孩子们便会立即感到无从下手,这也是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高中数学学习,最忌讳单一的思考方式,学生们应该全面发展,掌握多种灵活的思维模式。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思维模式:
(一)针对抽象事物的思维模式
        在数学学习中,或者是在做数学习题时,抽象的题目随处可见,这类题目一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出现,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中才能接触到,孩子们在做此类题目时,通常觉得距离自己的生活较远,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在解题时也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比如,在做数学拓展题,找规律填空时,对这类题目“a※b=9,c※d=10,已知a※b=a*2+b,c※d=c*3+4d,c=2,a=1,求解b,d的值”,面对此类题目,学生们往往会被一个不熟悉的运算符号打乱思绪,其实大可不必,学生们完全可以将不熟悉的运算符号当做自己最熟悉的来运算,并且题目中已经交代具体的运算规则,学生们只需借助抽象思维,即可立即得出答案。抽象思维是帮助孩子们不局限在传统的思维方式里面,使孩子们无论遇到多新颖的题目,都能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得出正确的运算答案。


(二)针对复杂题型的概括思维模式[1]
        众所周知,在数学题目中,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题,已经不是靠翻翻数学课本就能做对,题目也不是简单的计算题或者是应用题,高中数学题目更加注重孩子们数学的推理能力与各种复杂的思维能力,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做一些开放类的数学题目时,如果没有比较娴熟的概括思维能力,那么很难把题目作对,甚至即使是作对也要花费很长得时间,比如典型的图形计算题,“AB=2.5.BC=3.AE为边BC上的高,BD为边AC上的高,问三角形ABC是什么三角形,AB边上的高是多长”诸如此类题目,如果题目中给配备了相应的图形,那么这道题就是一道十分简单的计算题,但是在高中数学题目中,题目中往往不会直接告诉你图形,而是需要你根据题干内容,将所有的信息整合到一起,然后自己绘制出符合题意的图案,进而解答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这就是概括思维的运用方式,当然。除此之外,概括思维可以广泛应用在数学题的解题过程中,运用概括思维,可以明显使各种题型简单化。
(三)针对开放题型的发散思维模式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模式,教师们在出题时不可避免的会选用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型,目的就是使孩子们通过这种锻炼方式,在脑海中形成这种发散思维模式,在以后应对一些开放题时,不必拘泥于一种或几种答案,而是可以放飞思维,找出多种解题答案。比如“已知函数f(x)具有两个性质,1.对任意x1,x2,且x1<x2,都有f(x1)小于f(x2),2.图像关于(2,0)成中心对称图形,写出函数f(x)的一个表达式”,对待这种题型,只要符合题意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学生们可以尽情放开自己的思维,争取找到更多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高中数学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俗话说,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引导不一样的人生,要想培养孩子较好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好的思维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教育孩子学会将数学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语言,具体的方法就是,在解题时,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数学符号,各种各样的图形,学生要学会将这些语言转变成自己能理解的数学知识,然后在大脑中调动相关的数学知识,运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第二,引导孩子养成相关知识联想记忆的好习惯[2],数学学习的体系性不是很强,这就要求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联想记忆能力,将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记忆与学习,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的掌握知识。
 (二)创设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只有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学生才能更好的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否则,如果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何谈思维能力的培养呢。在一个班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甚至于学习进度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老师都采用一种教学方式,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落后,跟不上学习进度的情况,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接受度不是很好,产生了厌学,学习成绩落后的情况,这些问题数学老师都要考虑到,并且结合班上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展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对话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进步,让每个孩子都能对数学学习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各大学校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重点论述了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几种思维模式,以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技巧,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成芝.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23):184-184.
[2]薛慧军.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学周刊, 2013(8):103-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