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魏海波
[导读]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深入,国家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
        魏海波
        湖南省道县四马桥镇中学 湖南省 永州市  425307  
        摘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深入,国家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发育时期,不论是身体还是思想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因此,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提升中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对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予以有关单位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及对策
        前言: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明确了需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我国新的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要求教师在中学阶段对于体育教学内容以活动作为主体。以往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在现阶段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了。因此为了可以实现现代化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将生活和教学内容向结合,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
1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
1.1 中学体育教学定位不够清晰
        从本质上来说,我国教育大多都是以考试作为主要导向,所以,数学,语文以及英语等多门主科,受到了家长、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因此,导致了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引起过多的重视,虽然体育成绩也会被纳入中考总成绩中,但是因为中学生的体育课程没有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所以其还是成为了一门不重要的副科,在考试前抱佛脚,所以中学体育教学的行为相对较差。在某种程度上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亦或者是家长都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内涵;事实上,即便是学生对于体育课及其的喜爱,但是迫于其他文化课的压力,也无法发自内心的去感受体育课程教学[1]。所以,目前我国有很多中学院校的教师会自私的占有体育课程,用作上文化课,这样以提升学校的升学率为主,并且还有很多家长也支持了这些教师的行为,并让中学体育课程无法实现其价值。
1.2 中学体育教学强度不足
        中学体育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时所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教师需要从体育课程的内容作为出发点,并结合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教学需求,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锻炼方式。最近几年来,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为了可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进程,在学校招聘体育教师时,需要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进行审核,这样可以保障教学质量,但是在目前很多中学院校,因为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所以聘请的体育教师也不够专业,在专业性层面是欠缺的,对于中学体育课程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教学,缺乏组织能力,所以也导致了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足,阻碍了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价值体现。
2 中学体育课程有效性的对策
2.1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会存在一个较大的差异的,若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中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而还会直接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在当前中学生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性中,体育教师必须要从中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要了解并分析中学生的性格以及相关的兴趣爱好,然后结合学生的需求,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贯彻新时代下素质教育的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理念。

因此,在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提前做好课前设计,并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设计出体育教学课堂活动内容,让中学生掌握比较基本的体育动作和知识;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于不同小组所给予的训练和锻炼活动以及强度都需要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能让中学生感受到过大的锻炼和训练压力,这样既可以让中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还可以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2]。比如,中学体育教师在讲授跨栏体育项目时,教师可以将身高相近的学生分为同一个小组,然后对不同小组学生的高度来进行跨栏障碍高度的调节,这样既可以保障教学氛围的轻松,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乐趣,实现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不同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当前这个大数据时代下,体育教学与其他内容的教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多数体育项目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以集体的方式来进行,大单元教学的方式不利于部分教学模式的展开运用。比如:在进行羽毛球、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的教学时,基于项目的特点,因此必然要以大单元或超大单元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且球类运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竞技性,所以小群体教学的优势无法在其中得到有效展现。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之中,中学体育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劣势,并对其以综合的方式来进行应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当前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需要遵循以理论指导实践和对模式进行合理重组的理念来进行。
        首先,相应的教学理论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只有通过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并将其与目前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才能形成正确的体育教学方法。例如:当前教学理论指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比如;在进行800米跑项目的训练的时候,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部分资料的准备,为学生介绍当今体育界相关项目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运动员的具体事迹,这种方式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拓展性,因此能够比较良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实际效果的显现。教学理论对教学实际具有指导作用,在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加强对教学理论的研究,是不断完善当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必要手段。
        其次,从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而进行合理的重组,来对教学模式的缺陷进行改进和弥补,如:在情境教学的模式之下,通过对小群体教学模式进行渗透,能够有效地增强情境教学模式的竞争性。
2.3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首先,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核心上,是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比较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通过锻炼之中正面的情绪反馈,来刺激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锻炼,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健康、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以现代的教学理念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是教育领域的普遍共识,而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与这一理念要求是一致的[3]。在实践过程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需要利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实施。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即首先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之中,让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结语
        虽然,中学体育成绩被归纳进了中考总成绩范围中,但是我国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会限制体育教学的发展。在通过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性对策中,利用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中学体育教学课堂内容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采用不同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来优化当前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体育教学有效性,让中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提高其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涛.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青春岁月, 2020,000(002):274-275.
[2]许翔.浅谈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9).
[3]陈孙益.浅谈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9(23):0069-00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