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建敏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发展,在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基本功能性的基础上,对教育保障工作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开展对音乐教学的组织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促进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的开展,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实际情况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数字化创新,能优化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为教育脱贫提供良好的支撑。本文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音乐教学数字化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能优化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整体质量。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数字化
易地扶贫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教育工作是提升脱贫成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已刻不容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开展对学校音乐教育的组织实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能契合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具体工作需求,对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数字化优化,发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所带来的教学资源充足、知识传播途径广、教学直观化及评价方式全面等优势,优化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整体效果。
一、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地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引发高度关注,如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引发广泛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地区教育改革得到了初步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一,现有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信息化程度和创新化程度有所不足,现有教学硬件设施的配置不够完善,无法有效支撑数字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局限性问题明显。
其二,教学特色不明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学生当做是农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认知状态、心理状态的关注度不足,也没有为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导致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学习的积极性不足[1]。
其三,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与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学生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消极影响。
鉴于以上几点情况,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数字化优化,针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措施,充分契合音乐教学活动的现实需求,是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数字化优化的目标所在。
二、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数字化优化策略
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积极运用数字音乐教学资源、知识传播途径、教学直观模式及综合评价方式辅助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学生能获得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激发他们参与音乐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整体质量。以下就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数字化优化策略的实施进行具体分析:
(一)整合数字音乐资源,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对学生音乐学习做出积极的引导,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音乐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数字音乐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在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的支撑下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指导,从而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效果[2]。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学生音乐学习的需求,了解学生音乐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数字音乐资源进行整合,尽量筛选与学生家乡存在紧密联系的地方特色歌曲和音乐元素等,组织学生对数字音乐资源进行欣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本小组感兴趣的歌曲进行学习,尝试融入地区特色音乐元素,表达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在此过程中通过对数字音乐资源的整合应用,教师能对教学组织活动进行全面创新,也能筛选贴近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艺术学习兴趣,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良好的音乐视听体验[3]。
(二)引入层次性理念,突出教学针对性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学生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学生的认知能力,他们一般来自山村地区,与外界接触不足,在音乐学习方面往往存在自卑心理,因此结合数字化音乐技术的应用,教师要尽量设置趣味性、层次性的教学活动,突出教学引导的针对性,使学生能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艺术的学习实践中,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感悟和体验。
教师在讲解交响乐知识的过程中,由于易地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学生普遍缺乏对交响乐知识的认知,教师可以设计具有一定层次性的教学活动,先在教学中讲解交响乐的基础知识,并组织学生欣赏在国内流传较广且有一定认知的交响乐。在学生对基础知识形成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进行下一次层次的教学活动,可以设计趣味性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如锅碗瓢盆等对交响乐的演奏进行模拟,感受不同声音融合交响的魅力[4]。在学生能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后,教师可以提升教学层次,重点开展经典交响乐的赏析教学引导活动,将学生模拟演奏出的“生活交响乐”通过数字音乐教学软件(Sonar或Cubase)进行录制并进行一定的后期处理及混缩,在音乐中进行对比,在实践中理解交响乐的理论体系,使学生对乐曲感受与理解更为深刻。通过层次性教学理念的渗透,突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能兼顾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学生的特殊性,使他们获得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彰显音乐艺术教育的整体价值。
(三)关注特色文化,突出教学特色
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学生长时间生活在贫困山区,一般是在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地区长大,受特色地区音乐文化熏陶,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底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地区特色音乐文化进行挖掘,并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凸显教育的文化特色,能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得到合理化的培养[5]。
例如在“冬之韵”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引入数字音乐技术,在教学软件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本地区的特色音乐元素,尝试共同编写能体现出本地区“冬之韵”的特色旋律,在编写好旋律后,教师结合数字音乐软件进行各种音色的匹配,创作出具有本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冬之韵”乐曲,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视听结合的音响体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让学生愿意加入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从而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知识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学的数字化发展对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创新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能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关策略。在脱贫攻坚的社会背景下,组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探索数字化教学优化策略的制定,能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音乐教育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可以逐步提高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使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艺术修养得到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优化教学活动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秦文君.对初中音乐课堂开展数字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界,2021,33(02):41-42.
[2]李灿.新媒介环境下初中音乐“创编”教学的实施与推进——基于《电脑音乐DIY》的教学分析[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48(11):34-37.
[3]黎婷婷.新兴数字化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9,25(15):97.
[4]陈云飞.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53(07):181.
[5]许小华.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导入数字化教学资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