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鲁北技师学院 山东省 滨州市256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正在逐步完善。我国近些年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行业的高效率发展,满足学生们的实际学习需要,在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中应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衔接办法。本文针对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方法进行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我国职业教育育人育才的目标作出基础贡献,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衔接;有效实现
引言:职业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另一种形式,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职业教育包括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变化,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不断增加,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为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衔接机制,以此完善职业教育整合结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教育衔接不但满足了学生对未来发展的各种需要,也有效提升了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共通性。
1、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关系
1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相同处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教学重点,所以中高职业教育同属于一种教育体系,在教育规律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都是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出发,倡导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目前已经在中高职专业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在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中,“做”是开展整个教学实践的核心,而“学”与“教”都是在“做”的基础上实现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职业技能知识,使学生更加快速地适应日后工作。
2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区别
在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区别。其中,中职教育主要侧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岗位能力和职业认知,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而高职教育侧重学生的基础理论、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这些区别导致中高职教育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衔接[1]。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比较高的层次,对于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职业需求也有一定的要求。而中职教育的要求相对较低,是针对初学阶段学生。对于零基础的学生和只需要一些职业经验的人来说,中职教育是首选。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中职教育无法最大限度上帮助学生处理好工作问题,而高职教育体系可从理论知识与技能层面不断帮助学生在工作中获得升华。
2、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实现方式
1提高职业教育共识度,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衔接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为实现衔接,首先应提高教育体系的共识度,以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人才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不断加强教育体系的共识度。
在培养学生职业目标时应根据专业进行划分,例如会计专业应划分为1出纳,办理企业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2初级会计人员,初级会计人员需具备一定的从事会计工作资格,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核算;3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负责企业全面的资金调配,成本核算、会计核算和分析工作。
其次,中高职业教育的衔接应达成一定的共识度。中高职学校应遵循市场用人要求,明确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定位,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中高职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整体进行设计,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制定出中高职规范化职业培养方向,以此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中高职教育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学到一定的职业技能,并激励广大教师奋发进取,展示中高职教育体系,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2]。
2科学匹配教学资源,构建专业课程上的衔接
中高职教育体系应根据行业、职业、企业等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匹配教学资源。例如会计专业,首先应按照中高职不同层次,围绕会计岗位等级由低向高,构建职业能力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即按技术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其次推行综合化、模块化、项目式等多种课程设置形式,明确课程实施效果,避免出现课程重复。还要考虑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资源衔接的逻辑性与整合性等[3]。
为了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专业课程衔接,教师必须结合中高职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内容上突出实践性、理论性、知识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水平,不断优化职业会计教学的实训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岗位教学等教学方式授课。在开展职业会计教学的过程中,以会计实际工作开展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会计工作,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结合中职教育模式突出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课程目标和会计模拟规则,使学生们能够根据相应的标准完成情境模拟,从而进一步优化学生的会计专业学习水平和职业技能,有效促进中高职实现教育衔接[4]。
3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中高职院校中,教师队伍面临数量不足、质量不齐、结构不合理、待遇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衔接工作进展困难。在评价体系上,缺乏适用于中高职的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为实现有效衔接,应资源整合,对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加强教学管理,开展对口专业的联合教研,定期选送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招聘教师时,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并重。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持续培养人才,应把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进行有效衔接,通过培养目标、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有效推动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共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瑾.中高职工程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2018.
[2]张肇伟,杜全斌,陈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8):144-146,161.
[3]马述清.论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以自动化专业为例[J].科技资讯,2020,18(7):67-68.
[4]侯宇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J].商情,2020,(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