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流基于校企共育的“企业化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孙明贺
[导读]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化课堂”模式的实施,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以此推动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孙明贺
        河北经济管理学校   050000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化课堂”模式的实施,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以此推动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企业化课堂 校企合作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实现师生、教学、理实互动的基地。把企业搬入课堂,开展“企业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所谓“企业化课堂”就是把学校的课堂按企业的运行特点来建,即引入企业的设备、文化、管理等,让学生在“企业化”的课堂环境中感受企业的工作过程,并实现“教、产、研、学、训”的结合,从而使职业学校的课堂环境体现出“企业与教室、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作业与产品”相融合的特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的必由之路。“企业化课堂”就是强调“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
一、探索校企共育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近年来校企合作已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就像是发育不良的雏鸟在成长过程中就已经被甩到最后。但是绝大多数的校企合作都停留在初级阶段,校企合作缺乏整体推进,不少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离互动介入,相互交融,深度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还有较大差距。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还没有真正融合,也制约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中心城市的学校好于地市州的学校,工科类学校好于文科类学校,工程类专业好于财经商贸类专业,很多学校由于地处偏僻、周边没有合适的企业,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专业不适合企业无法接受大批量的人,而企业接收大量的人的专业又不符合学校等等问题而让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在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校企双方达成校企共育的共识,由校企联合培养在学校实行“企业化课堂”教学模式,将河北365集团的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流程、职业素养融入课堂,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二、校企共育“企业化课堂”实施过程
(一)探索校企共育的“企业化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使得企业化课堂有效开展,校企联合成立了企业化课堂工作小组,设立组织机构并制定了企业化课堂实施指导方案,包括企业化课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及考核评价方法等。根据指导方案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将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绩效考核、工作现场融入到课堂,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企业化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企业化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即员工、教师即师傅、成绩即业绩、学分即工资,各公司根据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情境布置任务、制定计划、进行决策、实施、检查实施效果、评估效果,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化课堂”教学模式。
(二)校企共同开发“企业化课堂”课程体系
        在构建“企业化课堂”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物流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因此与物流企业共同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显得尤为必要。合作企业对实际工作中的任务提出、任务归纳整合、典型工作过程分析、工学单元形成以及案例提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与河北365、国商物流合作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仓储配送》、《运输快递》、《国际货代》、《物流市场营销》等,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实现物流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情境化、职业化和信息化。


        校企双方高度重视“企业化课堂”的课程体系建设,邀请姜大源教授就课程体系的架构进行指导和修订。围绕着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能够1:1将企业环境再现给学生,对学生从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很高,是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的最好平台。
(三)建立虚拟工资制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企业化课堂”的考核由企业评价、学校考核、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四方构成。同时“企业化课堂”考核是模拟工资绩效的考核,实施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劳动纪律、工作业绩贯彻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企业“布置真实工作考试情境”、“抽取工作岗位”和“模拟岗位实操”为主要考试流程,学校综合考核评定,教师组织实践操作考核和学生自评考核结果为考核标准。整体评价体系由出勤20%,平时成绩(学校考核、教师评价、学生自评)40%,期末成绩(企业考核)40%构成。考核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考核严格,学生重视。
(四)有效运用现代性、信息化的教学软件及教学环境
        “企业化课堂”实施过程中我们与北京络捷斯特紧密合作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业务开发出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企业真实的工作流程开展运输、快递、仓储、配送、国际货代等操作,利用未来课堂实现交互式学习,运用WMS系统、TMS系统、单证系统等物流软件进行信息化操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我们成为河北省物流实训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承担了河北省物流技能比赛、国家技能人才培训、员工培训及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的重任。
三、“企业化课堂”实施成效与影响
        通过企业化课堂的教学实践,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缩小了学校和企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性,并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推进和物流教学环境的建设。
        1.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发展
        第一、通过企业化课堂教学,学生对企业制度、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交往沟通能力、服从力和执行力等企业文化素养明显提高,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例如:班级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元素;晨会喊口号、商贸谈判、礼仪训练等。第二、真实的工作情境和任务使得企业实际工作1:1搬到教学课堂,完全复制企业业务,实现对学生的精准培养。如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频获大奖。第三,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由于物流学生在企业化课堂的企业环境中学生置身以真实职场为背景的实训环境,以岗位工作形式完成实战轮练,亲历物流工作的全部相关流程,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缩短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实现了学校教学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链接。
        2.发挥了企业化课堂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第一,与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工作任务。企业化课堂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企业文化的感受,而且完成了许多企业交给学校的任务,如河北国大连锁集团配送中心1号仓库的管理任务、物流专业300名学生到苏宁物流双11奋战10天顺利完成仓储配送任务;第二,为社会培训提供达3000余人次;第三,每年除为在校生职业技能考证培训百人次外,还为地方企业提供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200多人次,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凸现了专业教学特色和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推进了校企合作的力度。目前,物流专业分别河北国大365集团、北京国商物流等十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形式多样,有引企入校、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和校企共建等;第二,形成了“产学研”特色教学。专业教学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分析项目任务,并明确训练项目的性质、目标、内容和课时安排后,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工学结合,体现出“专业技术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专业技能教学与生产实践、学校教学与职业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第三,教师通过参与实训基地的方案设计、与企业专家共同论证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许多“企业化课堂教学”相关论文发表与获奖,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80%以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