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英语翻译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李夏
[导读] 英语翻译教学应强调学以致用,在具体践行翻译知识与技巧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强化跨文化思维。
        李夏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34020
        摘要:英语翻译教学应强调学以致用,在具体践行翻译知识与技巧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强化跨文化思维。在翻译水平较低的阶段,学生可以主动找一些资料进行翻译,然后与权威翻译进行对比分析,琢磨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与改善,尤其是要注意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就可以寻找更好的翻译机会,包括为企业、网站翻译一些外文资料,在翻译的过程中加深对某一个领域的英文文化的了解。例如,一些体育网站经常会请人翻译最新的英文体育新闻,长期翻译此类新闻就可以对英语体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以后从事相关翻译工作就更加得心应手。翻译的本质就是在不同语言之间构建起沟通的桥梁,而跨文化思维则让翻译教学变得更有质感,呈现出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智慧教育;英语翻译;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高质量发展的总基调。2010年,我国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这时间一看就过时了啊,请改最新的文件]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从宏观层面表明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教育信息化改革。教育信息化对于学科教学发展与革新做出新的要求和指示。2016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大学英语应当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教育资源、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释。要如何扭转信息技术和翻译课程教学“两张皮”的局面,值得英语教育工作者深思。
1英语翻译核心素养概述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英语翻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的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又要做到情感价值的培养,还需做到思维能力的提升,最终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学生从中获得了正确的价值观,并具备了丰富的国际文化内涵。
2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现状
        2.1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也是约束学生英语翻译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学生的英语翻译教学需要创新性,在英语翻译的教学课堂上,教学形式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互动少,学生积极性不足,只是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去阅读书本知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尚未建立,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动力,致使英语翻译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另外,部分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情境活动,但仅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做到师生的有效交流,其教学方法也缺乏创新性,无法达到预期的英语翻译教学目标。
        2.2面对新技术手段的恐惧心理
        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导致大学英语教师呈现出复杂的心理,尤其是对年纪稍大的英语教师而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使他们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受到自身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制约而变成“技术恐惧者”。面对成长于互联网年代的大学生群体,部分教师对新技术抱有拒绝、厌恶的心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革新促使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的大学英语教师由此产生抗拒心理。
        2.3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应该做出改变。教学内容陈旧是目前翻译教学实践中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只注重翻译技巧等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学内容中缺少与当前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时事政策等,导致学生在真正翻译时有很多翻译脱离生活实际,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语言在不断发展变化,语言课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也要不断变化。而且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也会给学生带来枯燥乏味的感受,教学方式缺少趣味性也是目前一个重要的问题。

可见,虽然以学生为导向、个性化教学、自主学习等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大部分的高校英语教师对其理论意义和概念把握缺乏清晰的认知,没有落到实处,对于信息化技术手段和翻译课程之间的有机整合缺乏明确的规划。
3智慧教育下高校英语翻译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展开充分的自主学习
        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布置的教学任务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水平。比如说教师可以在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之后,让学生充分展开思考,利用人工智能的各项功能展开学习资料的整理和学习任务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实践的效果。在学生应用人工智能完成翻译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在线上进行沟通沟通;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沟通内容了解学生遇到的难题,从而让自己的讲解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3.2不断更新教学模式
        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以计算机、互联网、融媒体、交互平台为支撑,促使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突破制约因素,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化、自主性、探究性的长足发展。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可以彰显大学英语教学实用价值、知识系统化、协同学习的特点,更好调动和引导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能动性。一方面,凸显了学生在翻译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教师在翻译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引导地位。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翻译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不弱化传统课程教学的作用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办学特色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尝试个性化的翻译课程教案和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开发网上教学交流系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诸多环节加以创新,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记录、自评手段、在线讨论学习、小组合作等加入监控管理模块,便于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翻译学习掌握程度有动态的把握和清楚的认知。
        3.3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出几个自己最喜欢的美剧名字,再让学生们畅谈喜欢美剧的理由(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就“哪部美剧最好”展开争论),这会迅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当学生结束讨论后,教师便可以趁势要求学生说出几句美剧中的经典英语台词,并进行翻译。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英语歌曲,并在课堂上进行演唱;学生演唱完毕后,教师要为学生鼓掌(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再让学生翻译自己演唱的英语歌曲。当学生翻译完毕后,教师要进行点评,委婉地指出学生翻译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着重强调英语翻译必须做到“信、雅、达”,这样便可以激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结束语
        智慧教育引领教育行业的发展,信息化教育保障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英语翻译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智慧教育下高校英语翻译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实现了教育模式的改革,解决了高校英语翻译改革问题,确保了高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的时间里,“智慧教育”的步伐并不会停止,而是向着更远的方向迈进,在智慧教育的实施下,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孙敏.高校英语教学中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研究[J].现代交际,2020(10):186-187.
[2]张洋.高校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36):110-111.
[3]李志莹.核心素养与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J].文教资料,2019(15):113-114.
[4]胡囡囡.高等院校翻译人才就业能力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6):173-174.
[5]茶古丽·吐尔达红.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证性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5):220-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