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青 姜凌琳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随着课程思政策略的提出和推进,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也越来越关注思政建设工作。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研究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认同感,了解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中的问题,并且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和课程思政工作的建设提供微薄力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目的
随着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实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越来越被重视,高职院校的根本教育任务是立德树人,[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推进也大大加快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步伐。自课程思政提出、实施已经有五个年头,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实施现状如何,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教学效果来分析。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最基础必修课之一,调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有利于了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2.2 研究方法
运用调查问卷法研究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运用访谈法了解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和问题,运用分析总结法得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
3 结果与分析
选取湖南省十所高职院校,以十所高职院校的1000名学生和100名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向十所高职院校的1000名学生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具体发放情况为,大一学生共计300人,大二学生共计300人,大三学生共计400人,女生共计500人,男生共计500人,每所院校发放问卷100份。抽取每个高职院校10名英语教师发放“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回收学生问卷973份,回收教师问卷100份,回收率分别为97.3%和100%,收到有效学生问卷951份,收到有效教师问卷93份,有效问卷率分别为95.1%和93%。有效学生问卷中,大一学生占比为31.23%,大二学生占比为32.11%,大三学生占比为36.66%,女生占比为48.21%,男生占比为51.79%。根据以上问卷数据分析,本次调查的样本结构较为合理,数据符合预期要求。
3.1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调查
表1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情况调查表
.png)
表1所示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较少,只有不到二成学生比较了解课程思政,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情况并不理想。
进一步调查发现,超半数学生对学校是否实施了“课程思政”建设表示不知道或未实施,有接近30%的学生认为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不大或者无所谓,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课程思政在本校的实施情况并不很了解,另外学生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3.2 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认知调查
表2 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主要原因
.png)
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是否已经融入思政教育进行调查,32.4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不了解”,25.33%的学生表示“有大部分融合”,42.22%学生表示“有少量融合”。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本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状况并不了解,学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也没有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表2所示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原因,其中频率最高的原因是为了获取大学英语等级证书,只有少部分学生是出于对英语语言的热爱或者英语语言相关的兴趣爱好,只有极少数同学是为了祖国的强大或为了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进一步调查发现,有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素养的形象较大或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前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外国文化占比较大,接近半数学生认为课后作业和课中互动中融入了课程思政的内容。
3.3 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调查
表3 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了解情况调查表
.png)
表3所示为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了解情况调查表,结果显示,95%的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还有5%左右的教师对课程思政不太了解,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是有一定了解的。另外,有94%的教师认为有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96%的教师认为育人是大学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认同课程思政并且认为有必要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进一步调查发现,有18%的教师不愿意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去,82%的教师愿意或者希望主动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中来。这说明有少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育人意识还不够强,不愿意或不配合参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
3.4 教师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参与情况调查
对英语教师育人能力和育人信心的调查,有39%的教师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较容易实现,61%的教师则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很难或较难实现。87%的教师表示并不明确要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工作,13%的教师表示了解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数据表明,高职院校教师育人信心明显不足,而直接导致育人信心不足的原因便是育人能力不足,由于大部分英语教师都缺乏思政知识,缺乏专业的思政知识培训和学习。
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参与情况调查,只有31%的教师表示已经实际开展了课程思政工作,而另外69%的教师则表示暂时未参与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中来,该数据表示大部分教师暂时还没有参与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来。
3.5 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效果调查
在参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的教师中,有大部分教师表示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时,并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将思政知识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有教师表示很难把握思政知识融入的尺寸,一方面担心自身思政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担心生硬的引入会导致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反感。
而根据学生对课程思政工作的认识发现,12.23%的学生表示明确感受到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的思政知识,45.82%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大学英语课程缺乏创新,比较枯燥。这说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4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顶层设计不完善
大学英语课程虽然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历程,但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功能没有得到重视,从而导致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不完善,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课程整体设计等文件中并没有强调或重视思政功能的部分,[2]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导向性不够,从而表现为推进力度不大和持续时间不长。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首先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大学英语纲领性文件中去,要根据时代特点和自身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德育评价体系等,要突出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属性,强调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增加课程中育人内容。然后要加强课程标准的审核工作,一方面学校方面要组织专门的部门对大学英语的课程标准进行严格审核,要多方面衡量德育与智育的平衡、统一,从课程的顶层设计方面考查其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外语学院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督查任务,应当督查各学院、教师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
4.2 教师育人能力较弱
大学英语教师育人能力较弱的原因有三,第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语言、轻教育”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忽视育人的现象;第二是部分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育人意识薄弱,他们认为德育工作是思政课程和德育部门的工作,因此在育人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第三是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思政知识体系,虽然在专业领域有较全面的知识储备,但是缺乏系统、全面的思政知识储备。
提升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育人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3]从“重语言、轻教育”转变为“德育与智育并行”,还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政知识储备,只要教师自身具备有足够的思政知识,才能更得心应手的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的相关内容,也才能将大学英语和思政更有机的融合。第二,学校层面要积极组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加强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要让每位教师都认识到课程思政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然后要加强课程思政工作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队伍学习相关的技能和技巧,让教师明白如何具体的实施课程思政工作。
4.3 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元素不系统
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元素不系统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上,[4]首先是教材的内容,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普遍是主要采用英语国家的文章作为材料,而教材中缺乏中华文化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固有性的思维,认为英语课程学习与中华文化不相干,从而导致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困难。其次是教材的体系,不论是重点教材还是规划教材,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体系中思政内容鲜少,导致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内容缺乏。
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工作,第一要及时更新大学英语教材,高职院校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合适的大学英语教材,教材中应当包含与我国国情相符并且积极向上的内容,教材中还需要适当增加中华文化相关的素材和内容。第二要探索各种教学资源中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教材等教学资源中可能并没有涉及直接的思政教育元素,但是可以采用创新式的思维和方法来挖掘已有的教学资源。第三要完善大学英语思政教育资源,建立起大学英语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4.4 缺乏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采用的是讲授式为主的模式,而近年来发展成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主,[5]而大部分英语教师认为思政教育也主要以讲授式为主,忽视了互动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性,简单、直接的教学生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从而导致学生感受到枯燥和乏味,从而影响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可以从几个方面创新育人的教学方法,第一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方法,高职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多以讲授和操练等方法为主,但是这种方法并不适用思政教学,[6]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方法,创新出新形式、新方法。第二要拓宽课后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现有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更好的学习自主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发课后线上教学模块中的思政元素,从而拓宽课程思政的渠道和形式。
5 总结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因此要抓住课程思政的发展机遇,探索更有效、更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最基础的课程之一,要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还并不理想,还需要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夏文红, 何 芳.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J]. 人民论坛, 2019, (30):108-109.
[2] 蒙岚.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J]. 社会科学家, 2020, (12):136-141.
[3] 郑逸梅.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效途径 ——以茶文化为例[J]. 福建茶叶, 2020, (8):176-177.
[4] 姜兆彩. 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 海外英语, 2021, (6):247-248.
[5] 柴芸.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 (9):75-78.
[6] 陈志新, 张旭. 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价值与路径探赜[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1, 38(2):21-24.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C1862);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市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 市级重点课题(项目编号:YJK020A008)
作者简介:万青(1976- ),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通讯作者:姜凌琳(1985 - ),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