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次仁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中学854500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初中藏文的教学也引起了较大的关注,但是藏文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为了能使初中藏文教学遵从新课改的号召,藏文教师要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丰富藏文教学内容,让藏文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藏文的兴趣,提高自身藏文的水平,使藏族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本文关于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藏文教学对策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藏文教学;策略
前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人们认识到了学习藏文的重要性。藏族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是藏族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发展初中藏文教学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虽然藏文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教学上仍旧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缺乏创新思想观念,加之藏文学习的难度也很大,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藏文时积极性不高。对此,藏文教师应该加强研究教学方式并且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藏文教学的效率。
一、藏文的重要性
藏族是处在我国西南地区中的少数民族之一,随着西藏地区的日益发展,藏族本地区的藏文化影响力也面临着下降的问题,而且由于汉字和外语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也使藏文的地位遭受了一定的影响。藏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因此,藏文化需要新的青年继续继承下去,并且发扬优秀的藏族文化。如果学习藏文化的人变得越来越少,那么时间长了,藏族文化就会被人们逐渐淡忘,这就会让优秀的藏族文化面临缺失的局面。因此,当地教育部要重视起来发展藏文的重要性,要将藏文学习摆在初中学习的首要位置,并且还要对藏族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初中藏文教师也要深入发掘藏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藏文、传承藏族文化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使命感,激发出学生学习藏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藏文水平,从而有效促进藏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藏族文化的价值,让人们感受到藏族文化的魅力[1]。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藏文教学的策略
(一)创新藏文教学方式
在初中藏文教学上,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藏文的教学效率,藏文教师要对藏文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而且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整合。藏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应该结合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创新初中藏文教学方式需要藏文教师自身能够做到继承藏族文化,从而进行创新藏文教学的方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挖掘出优秀的藏文化,以此来丰富藏文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在藏文教学上能够根据不同的经典藏文作为教学的基础,转变藏文的教学方式,使藏文的教学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在藏文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实践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探索学习藏文的方式,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藏文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字也在不断发展中,当前是信息发展的时代,会涌现出许多新的单词。因此,在继承经典文化和传承经典文化的过程中,也还要学习新的文化知识,将文化进行合理融合,做到互相补充。在藏文教学的过程中,藏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藏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藏文写作能力,并且让学生对藏文的课程内容进行研究,使学生能够提出自己在藏文学习上的意见跟建议,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藏文的能力[2]。
(二)营造课堂氛围,构建教学情境
在初中阶段,初中学生的已经有了自己一定的想法,而且比较活泼好动。在藏文课堂教学上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藏文的兴趣,还会降低藏文的教学效率,这对开展初中藏文教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藏文教学上来进行灌输式教学,这也会使学生无法真正地了解藏文知识的内涵,而且还没有做到将学生放在学习藏文的主体地位上,致使藏文教师不了解学生在学习藏文上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受,降低藏文教学的质量,严重的话还会影响藏文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藏文教学上藏文教师要营造出愉快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藏文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在兴趣中进行学习藏文,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藏文的能力。在藏文教学的过程中,藏文教师通过构建藏文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到学习藏文的情境中去,藏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角色扮演,将藏文故事通过表演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藏文的兴趣,感受到藏文的魅力,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藏族的文化,从而使藏文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且还能有效提高初中藏文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号召下,初中藏文的教学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初中藏文教学上,教师要不断创新藏文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藏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藏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使藏族文化在得到继承的同时能够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久西加. 新课改背景下出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7)
[2]丹巴达吉.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藏文教学方法探析[J]. 好日子, 2019, 000(003):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