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琳
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土城乡中心校
一、前言
社会关注道德,道德建设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有重要影响,而道德的培育,需要从孩子幼年开始,随着我国社会教学工作不断推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受到挑战。在该教育背景下,如何充分、有效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小学思想教育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是提升我国全民道德水准,营造出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前提和有效途径,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二、面临的问题
1.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量不良的道德因素融入到社会中,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对小学道德教学开展有阻碍。主要表现为不良的媒体因素,校园的德育教学不容忽视。随着网络、电视剧媒体快速发展,负面的思潮扩散,扭曲的道德进行蔓延。小学生没有健全的三观,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家长忙碌于生计,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小学生缺失家长的德育教育
2.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虽然已进入统编版教材,列入学校重要课程,教育力度还是很低的。很多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教学重点倾向在学生基础知识教育层面,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对学科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是很多小学学校没有科学的教育机制,有一些学校领导意识也没上去,对德育教学工作力度不够,重要性没提升上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缺乏教学基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除了小学教学机构自身存在问题之外,基层学校专职的教师比较缺乏,影响了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另外,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学基地,主要指的是博物馆、文化活动馆以及少年宫等。文化部门也认识到问题所在,但是受到经济建设影响,教育经济的匮乏,也是小学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一大阻力。
三、教学策略
人依附道德存在,最有意义的体现是个人拥有属于自我的道德生活,道德体现在他的道德生活中。人们研究思想道德的产生、发展、延续,在社会存在中去查找答案而教育目的实现也应该基于现实生活过程为基础开展。科学的形成涉及心理学、伦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等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认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主要受到外界社会道德氛围和自我主管的道德意识相互作用影响,当主体受到外界影响时,会通过自我意识实现调节。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思政的科学,该学科对思想品德的形成、演化、以及影响作出深刻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依靠科学依据,体现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教育途径,完成教书育人工作。
(一)有效工作开展。
在实际工作开展进程中,必须构建出德育工作体系。面对德育结构不健全问题,教育机构管理者应该积极配合地区实际,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建立起健全的德育机构体系。
如有专门的德育工作小组,负责德育工作开展等。还要针对学校存在的德育缺陷,采取联合合作方式一同应对。联合方式主要是指在相邻的小学校园里,借助资源共享方式,相互利用德育资源,进行德育工作开展,发挥资源使用效率。
(二)课程渗透
小学思想教育,标准中提出,必须要 “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指导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重新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不是外加的,而是学生自主获得的,它在学生的心里也会是根深蒂固的。这样使课内所学沉淀为学生本身的个性品质,用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道德言行,完善自我,从而使个体的生活得以升华。
比如:在教学《我爱我们班》践行部分时,老师说:请班长到讲台把这棵爱心树领回去,以后每当我们为班级做一件事情,就把它写在这棵树的树叶卡片上。此时他们兴奋点被激发起来,他们对班集体的热爱,表现在从心底里愿意继续为班集体做事,并且真诚的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棒。
再比如在教学《我爱家乡山和水》时,学生熟悉家乡的一些山山水水,了解一些常见的纸张,了解了纸是有什么制造的,学生自觉地就想到要保护森林,还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护生态平衡。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只有热爱了,才会去创造、去改变家乡。
在教学时,我注重了对学生环保教育的指导。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时一定要用到纸,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纸呢?怎样才能做到保护森林,节约用纸呢,毁坏森林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呢?先让学生说,然后播放相关录像。让孩子们获得感性生活经验:在学习中要节约用纸,保护森林。
再比如:《家乡物产养育我》一课时,要求学生互相监督,比一比看谁做得好,评选“家乡物产知多少”、“环保小卫士”、“爱家乡小标兵”等,通过一系列的强化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了解家乡的物产,提高保护意识,也将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四、今后的工作方向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关系整个社会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开展,道德存在儿童的生活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生活也是对学生良好品德的最好检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要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听听他们在说什么,明白他们拥有了什么,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总之,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以知促行,以行深化知,达到知行统一。将活动空间拓展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在生活中升华,学生的个人生活在实践中得以提升。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以自己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更好地服务与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