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对外物流贸易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李嘉良
[导读] 在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阶段,人才培养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人才质量的优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发展质量产生密切的关联
        李嘉良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535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阶段,人才培养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人才质量的优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发展质量产生密切的关联,因此便需要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从而满足社会在建设与发展阶段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在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期间,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便需要注重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使人才培养工作条理分明地进行。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需求;对外物流贸易类;课程教学;
引言
        通过对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互动,建立校企合作规划和合作培养机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参
一、应用型人才在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
        人才是社会发展之本,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贡献出智力因素,同时人才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对于社会中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助推社会的蓬勃发展。从本质上来说,社会发展需要拥有足够的人才作为支撑,而这也充分符合我国人才驱动战略的发展需求,人才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助力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开辟出全新的发展路径,因此加大力度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发展创新也离不开人才的贡献,只有拥有足够的人才团队才能发展企业核心技术,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中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用以助力企业实现稳定且高效的发展,从而共同助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持续走向繁荣。
二、对外物流贸易类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
        第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财务分析与核算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报价核算、成本效益分析、财务报表审核、国际汇兑与外汇风险规避等;第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法律法规等非常了解,而且需要熟知国际贸易地理知识,可以熟练运用,这可以帮助其开发新的客户;第三,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要熟悉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原理、国际投资学等知识,不仅可以让其掌握进出口贸易与常规环节中的工作流程,而且能够妥善处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过程中的索赔、理赔等事宜,进而控制双方的交易成本。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对外物流贸易类课程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内容,补充跨境电商新知识
        教师在教授《国际贸易实务》时,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跨境电商的内容,包括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和交易流程。对于基本跨境电商的业务操作要进行重点讲解,并带领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各个流程的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具体的规则。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国际贸易和经济专业的学生需要对最新的贸易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补充跨境电子商务的知识并不是作为一个课外知识,而是一个国贸专业学生的必备知识。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教学内容上做出革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了解到最新的贸易知识和手段。
        (二)提高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兴动向也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教学需要在原先核心基础理论的教学之上,涉及更多的前沿性知识。第一,教学改革中需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将国际贸易前沿理论添加进教学内容,比如,新新贸易理论,进而使国际贸易人才可以与时俱进。第二,课程教学不能只关注于基础理论,而不关注于贸易政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国内与国外的经济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目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课程教学中应该涉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具体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等热点问题以及我国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该实施怎样的国际贸易发展对策等。第三,课程教学应该更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仅需要添加与“一带一路”相关联的知识点内容,比如,与国际贸易地理、海关通关等相关的知识点,课程内容还应该在原本的从宏观角度对国际贸易形势的剖析的基础上,增加从微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研究,进而呈多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形式。
        (三)密切关注市场需求情况
        为了在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切实做到以需求为导向,必须要做到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情况,从而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动态,这样便可以在后续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从而使人才掌握岗位的特定技能,进而在参加工作之后能够及时适应岗位要求,并且胜任工作,而这也达到了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例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当前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定期的社会调研,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密切关注相关企业招聘信息的方式,及时了解到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随后便可以针对需求定制人才培养计划,促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具目标感与目的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应用型人才,而这也达到了高质量完成经济学类专业教学工作任务的目的。
        (四)教师队伍建设
        现阶段,对外物流贸易越来越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对外物流贸易专业的教师应该时刻注重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高专业素养,及时了解最新的贸易知识。院校可以让经贸专业的教师进入到跨境电商企业中学习,丰富自身对外物流贸易的知识,跨境电商企业也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邀请处理跨境电商实际业务的员工到学校内进行讲解,通过实际处理贸易的经验来加深学生对跨境电商贸易流程的了解;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与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五)围绕市场需求强化人才专业能力
        切实围绕市场需求强化人才的专业能力,对于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升同样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便需要注重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阶段对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全面地分析与汇总,从而全面掌握市场对于人才专业技能的需求情况,并且具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方案,用以切实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例如,可以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开展人才培养,由企业委派资深从业人员到学校中进行人才培养指导,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对学校之中的人才进行就业规划培训,从而使人才能够逐渐明确自身毕业之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这样便可以使人才在学习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更加具有目的性与目标感,从而逐渐成长为应用型专业人才,并且切实满足市场需求,达到提高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目标。
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人才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便需要强化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力度,力求促使人才培养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而在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则需要注重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使人才在毕业之后能够充分适应社会岗位需求,助力提高社会建设与发展水平。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外贸企业人才培养新思考(编号:2019KY1653)
参考文献
[1]魏婉滢.需求导向下的经济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商展经济,2021(09):80-82.
[2]胡青.“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与探索[J].大陆桥视野,2021(01):104-106.
[3]高雅,吴倩,孙亚楠.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索[J].安徽化工,2020,46(06):157-158.
[4]曾敏,任雪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20》[J].对外经贸,2020(11):158-160.
[5]钟劲松,牛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4):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