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杰
鄂尔多斯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通过对一个认知能力偏低、行为问题多发的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和教育引导,最终使其建立良好行为规范,顺利适应特殊教育学校集体教学及生活,培养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达到专注的做事,全身心的投入,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就了更好的自己,甚至取得了所有人都预料不到的进步。
【关键词】特殊儿童;问题行为;行为矫正
一、背景
自1928年威克曼(E. K.Wakeman) 开展研究以来,行为问题以其严重性和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总体呈上升之势,上世纪70-80年代,国外报道的学生问题检出率就由5 %-15 %上升到10 %-20 %[[[] 廖艳华. 近十年来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研究现状[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6).]],国内对学生行为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有学者加以关注,王玉凤等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北京城区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调查,1985年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3 %,1993年增至10.9 %[2][[[] 王玉凤,任桂英,顾伯美. 不同时期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01).]]。我国22个城市26个单位的众多研究在1992年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儿童行为问题结果显示检出率为12.97±2.19 %[[[] 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防治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J]. 上海精神医学, 1992, (01).]]。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研究。行为矫正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几十年的完善与发展中,行为矫正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不断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家庭与学校、儿童教育与成人的行为改善中,都有行为矫正的身影。在理解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运用技术、总结经验,有利于推动行为矫正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高菀彤,姜欣怡. 行为矫正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No.728(02):97-98.]]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有句名言:“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放在特殊教育上,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挖掘不同学生的长处和潜力,希望能够取长补短。然而面对一些认知能力偏低,情况较为特殊的孩子,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针对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在培智教育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二、情境描述
在开展培智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叫高XX的孩子是我的心病。这个孩子认知能力极差,理解能力有限,仅能简单复述字词,认读20以内数字,在理解和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内容上就已经存在很大困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课堂中参与度不高,每当老师提问他关注他时,他就把头深深埋进胳膊里,或是将头钻到桌面以下,躲避老师同学与他的交流互动,如果采取强制措施,他往往会情绪紧张,甚至大哭大闹,离开教室。与此同时他还存在许多课堂行为问题,注意力分散、小动作频发、教师需要时刻关注他的情况,对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为改变这一现状,帮助高XX更好的适应教学活动,并能有所收获和进步,我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努力。
三、问题探讨
(一)个案简介
高XX,男,汉族, 2002年05月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夭斯图嘎查,智力障碍一级,曾上过普通幼儿园,认知能力低,能认识常见物品并听懂基本指令,但数学方面只能认读20以内数字,不会计算,语文方面对简单的名词也需要多次练习才能复读,不会写字,但近期有书写主动性,并开始能描红或书写简单汉字。父母均为公职人员,对高XX非常关爱,对学校教育工作积极配合。
(二)行为问题现状
为了改善高XX的问题行为,让他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我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观察统计分析。本次观察分五天完成,每天观察一节课(35分钟),平均每节课问题行为有14次以上(第一天观察学生问题行为最多,为20次,主要因为首次观察,上课师生状态不够自然,所有学生问题行为都有所增多,第三次观察为16次,主要在于课程是活动性质,学生感兴趣,表现出了更多的行为问题),行为问题多发,单次行为问题持续时间绝大多数在3分钟以内(如图1所示),但是平均每节课问题行为持续总时间长达13分45秒,从数量和持续时长上说,高XX的行为问题十分严重。共出现6种具体行为问题(如图2),其中主要行为问题有两项,分别是小动作(每节课6次以上)和离位多动(每节课将近4次)。
.png)
(三)行为功能分析
在对高XX行为问题进行功能分析之后发现,其行为功能集中在正强化(78.1%的行为问题是这一功能,无事可做,找事情代替),负强化(17.8%的行为问题是这一功能,是因为任务过难,逃避任务)。总体说来无论是找事情做还是逃避任务,都与高XX个人认知水平低,难以完成教学要求的任务有关,课堂中针对其个人设计的个别化教学内容与活动有限。
四、干预方案及成效
针对高XX存在的行为问题及其功能分析结果,对其进行干预重点在于使用积极行为替代消极行为,为其设置适合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进一步追踪学生的能力状况和兴趣取向,强化好的行为,替代或消除不良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个别化教学活动设计,高XX逐渐对参与教学活动有了兴趣,特别是经过疏导对字词认读书写有了兴趣,从乱涂乱画到一笔一划,从注意力难以集中到一节课能安静的书写二十分钟,数学认知活动中他能够利用数棒、实物及感兴趣的教具正确做到50以内数量配对和10以内加减法运算,能够安静的操作十五分钟以上。他的注意力问题有了出乎所有教师意料的进步!随着安排适合其需求的教学活动的加入,其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注意力问题得到改善,而其他问题行为也随着整体情况的改善而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退,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进步明显。
五、案例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观察、分析、引导、鼓励、支持,我学习并实践运用了行为矫正技术中的很多专业技能和知识,对高XX问题行为进行了功能分析,采用正向强化、塑造法、消退法、行为替代法等多种行为矫正方法,特别是运用了积极行为支持。在不断的努力下,高XX的进步是明显的。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变化,行为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会重复这个行为,倾向于用正确行为替代问题行为。[[[] 苏来娣. 行为主义学习视野下教育惩戒措施的应用探究[J]. 中国德育,2021,No.293(05):27-30.
]]只要能关注到孩子的实际能力,抓住问题的本质,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孩子就能不断给我们创造奇迹,能够不断改善问题行为,即便他们存在很多障碍,即便他们的认知能力不足,情绪不稳定,但只要能够真正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就能够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注意力水平,注意力水平的提升及兴趣的建立能够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能专注的做事,能全身心的投入,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能够成就更好的自己,甚至是能够取得所有人都预料不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