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隆梅
重庆市巴南区鱼胡路小学校,重庆 401320
摘要:青少年自杀及他杀事件,给家庭、社会、国家都带来了巨大伤害,青少年蔑视生命成为了社会的痛点与难点。而且,年龄越来越小。如何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讲,生命教育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我们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作为小学班主任的我,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一直重视学生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经多年尝试,总结了在“活动体验”中增强小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的经验做法。择其重点,现将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小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在专题活动中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活动;体验;意识;珍爱;生命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他杀事件频频发生,而且越来越小,有的只有几岁。打开网络媒体,不断有相关报道,这样的悲剧不但给家庭带来伤害,还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青少年蔑视生命成为了社会的痛点与难点。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当然也引起了社会关注关注,为此,国家也颁布了有关法律法规,成立了相关的机构组织,学校也开设了专门的生命课程教育,保障青少年生命教育。尽管如此,此类悲剧还是不断重演。追其原因,是什么让这些不该发生的悲剧又发生了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青少年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还存在着不同步的现象,当生活与生命发生矛盾时,青少年认识生命却很模糊,往往会选择放弃生命。这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关注,营造良好氛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思想决定行动”。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该如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呢?这里,笔者结合多年小学班主任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点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首先要善于发现,抓住生活中小小契机。一个小伤口、一件小事情、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活教材”。如我们的学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学生来去的河流、鱼塘较多,安全隐患很大。夏天每天放学我几乎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他们不能私自下塘下河洗澡,但收效甚微,还是有些调皮孩子不断去冒险。有一次,我们临近一个学校溺水死亡,我就以此为“教材”,给同学们叙述事情的经过。并且还要求亲眼目睹这个事情的同学写了作文,好几个同学从尸体打捞的过程、家属悲痛欲绝的样子、旁边人们的同情等写出了生动的文章,班队课上,我让这些同学把文章在全班进行分享,好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从此之后,私自下塘下河洗澡的同学没有了,这就是学生一次体验的效果。
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都明白一个道理:“说教千百遍,不如体验一次”。一次体验,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双智慧的眼睛,抓住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对学生进行引导。可能有的老师认为,这样会耽误学生学习,其实不然,如果有这样的观念和看法的老师,说明自身“珍爱生命”的意识也不强。作为班主任老师,把增强学生“珍爱生命”作为我们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是一种担当的表现。
二、在专题活动中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关于珍爱生命的专题活动很多,班主任老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进行设置。活动的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实效性,不能因活动而活动,要树立“活动为教育效果服务”的理念。我的做法是在中低年级,我会设置容易而又不容易做到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在中高年级时,会开展难度稍大的活动。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我开展了“护蛋”活动,周末,让同学们把鸡蛋放在自己贴身衣袋里两天,无论吃饭、睡觉、一刻也不能离开,保证鸡蛋完好无损。之后,做了专门统计,能保证鸡蛋完好无损比例不到10%。随后,我让学生在全班交流了护蛋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护蛋的艰辛。我随机引导他们要保护一个生命是多么的不容易,母鸡让鸡宝宝的出生要21天!鸡宝宝“出生”后鸡妈妈还要精心照料鸡宝宝才能长大。
四年级的时候,让同学们“大着肚子”去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不容易,和父母交换角色体验抚养孩子的辛苦……以此引导同学们作为母亲孕育一个孩子、养大一个孩子有多艰难!有些人因为受到点挫折,动不动就去自杀,这是对生命不负责任,对自己不负责任,对自己的父母和社会不负责任。除此以外,在主题班会课中,让学生“假死”,体会死亡之后失去亲人,失去一切的感受。体会假如“失去亲人”等感受。
在这些专题活动当中,学生能体会到孕育一个生命是艰辛的过程,是来之不易,以此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从而对生命产生敬畏感、崇拜感。
三、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作为班主任教师,可以与相关学科老师沟通达成共识,让学生写观察日记,作专题研究,让他们了解小动物的生命成长过程,以此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我曾经让五年级的孩子写过动物的生长历程观察日记,周期长达半年之久。为了写好这个观察日记,很多家住农村的孩子还专门喂养了小动物。很多孩子在观察日记中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还表达出了要让一个小生命长大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在日本某一个学校,做了一个实验。让孩子们喂养小猪,从给小猪起名,喂养,饲养全部都由孩子们完成,并且让孩子们写下小猪从小长到大的过程,写下150天里的点点滴滴。后来,小猪长大了,送到了屠宰场,然后到厨房做成了美食。然而,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同学却难以下咽,很多同学都哭了。这个实验听起来有些残酷,但是,正充分说明,让学生了解记录生命的历程,对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有很大帮助。
总之,生命教育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讲,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让青少年自杀他杀事件不再发生,需要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关注,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在活动中增强学生意识,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作为教师,要合理运用,想法提高活动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3.
[3]冯建军,朱永新,袁卫星.论新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17.
[4]张美云.生命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