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协奏曲《贵妃情》的演奏技法及音乐表现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周露 姚广
[导读] 二胡协奏曲《贵妃情》是卢亮辉先生于 1995 年受台北市立国乐团之邀请所作,是根据中国唐代中,伟大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历史故事所创作的
        周露  姚广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摘要:二胡协奏曲《贵妃情》是卢亮辉先生于 1995 年受台北市立国乐团之邀请所作,是根据中国唐代中,伟大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历史故事所创作的,该作品几度被搬上各大二胡专业独奏音乐会舞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舞台效果。作品采用复三部曲式,旋律编排上借鉴了戏曲的板腔音乐和西北民歌曲调素材,较好地呈现了杨贵妃的喜怒哀乐情感世界。因此,本文研究的中心是如何调动和发挥二胡的演奏技术、技巧来把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得更加到位,以展示二胡的艺术魅力,从而为演奏者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二胡;演奏技法;音乐表现


引  言
        全球化趋势把中华民族融入现代化的浪潮已成不可阻挡之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被“淡化”,个性逐渐消弱,因此保护和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极其必要。2004年北京首届胡琴艺术节上,当二胡独奏曲《贵妃情》在舞台上奏响时,仿佛又把我们带入到杨贵妃的爱情世界里,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之一女性形象,感染全场。观众在感受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汉魂的魅力之余,同时也被二胡,这个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的动人演绎所征服。
一   二胡协奏曲《贵妃情》的乐曲简介
1.作曲家简介
二胡协奏曲《贵妃情》的作者是卢亮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助理教授,曾任台北市立国乐团演奏组副组长及副指挥,1995年卢亮辉先生受台北市立国乐团之邀是创作了这首二胡协奏曲《贵妃情》,取材于中国唐代杨贵妃的历史故事所写之二胡协奏曲,此曲目一经问世曾被著名二胡演奏家马向华、段超等几度演绎,在业内享誉盛名。
2.曲式分析
二胡协奏曲《贵妃情》分为四个乐段,音乐形象单一,基本都是主部主题的动机变形和发展,采用的是复三部曲式。这种曲式是通过对主题的不断深化发展来展现出层次感,从而感染欣赏者的共鸣。

        
3.乐曲创作的意义
二胡协奏曲《贵妃情》是以白居易诗歌《长恨歌》为蓝本的,是对杨贵妃与唐玄宗爱情悲剧的再现,对杨贵妃悲情、深情的二度诠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一方面,该曲目中对戏曲、民歌元素的借鉴深化了汉魂音乐艺术的融合性,另一方面,该曲目对杨贵妃的爱情、深情、悲情的展现,展示了音乐功能语言的魅力,升华了原文学著作的内涵。
        
        
二   二胡协奏曲《贵妃情》的音乐素材和风格特色

1.乐曲内容
二胡协奏曲《贵妃情》内容分为四段,分别是呈示部、展开部、主题部、再现部,以贴切地对应白居易《长恨歌》的四个段落内容,兹分述如下:
        第一段呈示部(1-57小节)。乐曲的引子部分(1-4)小节是一段自由散板形式二胡独奏,这一段主要描摹的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带领军队败走,杨贵妃惨被处死的情境。
        主题部分(5-57小节)则是杨贵妃内心的感情独白,她回忆自己一生的种种遭遇,悲恨不已。
        第二段展开部(58-151小节)。乐曲的第二段是描绘杨贵妃与唐玄宗昔日美好的爱情,活泼轻快的旋律不断变奏交织,仿佛他们昔日一幕幕幸福的生活,如电影一般在杨贵妃的心中掠过、盘旋。
        第三段主题部(152-252小节)。这一部分突出地展示了一个“情”字,十六分音符的交织行进是这部分的乐曲速度骤然变快,与前面两段形成鲜明对比,最终杨贵妃惨死马嵬坡,她的悲情、深情沉浸在跌宕起伏的音符之中。
        第四段再现部(253-297小节)。这一部分以唐玄宗的视角再现了主题,唐玄宗回忆起往昔他与杨贵妃美好的爱情触景生情,他浪漫的情趣蕴藏了无尽的忧伤与哀思。
2.戏曲素材的运用
        二胡音乐的创作很多时候会借鉴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在许多二胡演奏曲目中都可以看到戏曲元素的影子甚至是直接引用,为二胡曲目增添许多的古韵色彩,二胡协奏曲《贵妃情》对戏曲的结构和创作手法进行了积极的借鉴,丰富了这首曲目的汉魂文化底蕴。卢亮辉先生将戏曲音乐的散板运用到该曲中,将原板的节奏打散,使其节奏由规整的转换为自由的,旋律有大幅度的舒展性或收缩性,善于表答悲切、激愤的情绪,使音乐具有较强的对比性。


    


3.西北民歌音调的运用

        西北民歌的音乐特点是音域宽广,音程跨度大,旋律舒展高亢绵长,展现一种怨泣悲伤、深沉悲凉。二胡协奏曲《贵妃情》采用西北民歌音调的目的是为了契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时期,朝野哗变,民不聊生,宽广舒展的旋律线条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示这一段历史故事。
三  二胡协奏曲《贵妃情》的演奏技法在音乐情感中的运用
虽然二胡协奏曲《贵妃情》是一部围绕悲情和深情的作品,但是卢亮辉老师的编排仍然赋予这部作品不同的喜怒哀乐元素,依靠残酷悲惨的现实和甜蜜美好回忆的强烈对比去区分二胡协奏曲《贵妃请》的情感表达层次,精准地展现这部作品的喜怒哀乐。

1.喜
        二胡协奏曲《贵妃情》中的喜主要集中在第二乐段昔日荣华伴君春游中,这一部分有几处集中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演奏时要充分运用到快弓法。所谓快弓法就是弓子快速地拉推,即快速的小分弓,以演奏较为密集的音符接应效果,用来刻画快乐、喜悦、或者紧张、激动的音乐形象,演奏时大臂、小臂、手腕、手指要协调配合,演奏要有弹性、颗粒型饱满、时值均匀的欢快乐段,这就要涉及角度、力度与速度三个要素。在角度上,运弓要平、直。在力度上要用偏于弓根的部位演奏巧劲不要用蛮力,蛮力会使得双手的力度极易用竭,力气一竭,速度自然就慢,快弓的音符时值就不能够保障,如果双手不能很好的配合的话,演奏乐曲时,就会显得格格不入。
2.怒
        二胡协奏曲《贵妃情》中对于“怒”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第三部分安史之乱战火烟尘这一乐段中,这一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快板三连音演奏,刻画了安禄山的凶狠丑恶的嘴脸,在演奏这一段时每一弓都拉的十分饱满厚重,富有激情。笔者认为,在情感上这一段要演奏三连音要平衡,用中弓偏于弓根的部位,强调第一个音的力度,使音乐富有动感、和冲击力。这部分的旋律明显紧绷起来,因为这部分是紧接着“喜”的,所以必须与前面的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充分运用了西方交响乐创作的赋格创作方法,即同一个音乐形象不断反复地出现、延伸、变形,但是演奏者不应当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演奏力度,应当注意区分层次,音头可以用特强弓演奏,以突出愤怒和震惊的力度情绪,在音尾要保证音量和音准平衡,不能泄力。
  3.哀
        二胡协奏曲《贵妃情》的主题是以“悲情”为中心,所以作品中对“哀”这种元素的描摹非常频繁也非常细致,大概有三处:即第一部分悲切断肠、第四部分马前惨死、第五部分深情思念等。演奏时应当把握全曲,区分这三部分的“哀”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悲切断肠是描写主体杨贵妃的,第四部分马前惨死是以客体同情的第三人角度呈现的,第五部分深情思念是以唐玄宗角度呈现的,这种“哀”元素虽然都用了连音、顿音、滑音的手法来表现,但是是不同程度和层次的。

4.乐
        二胡协奏曲《贵妃情》的“乐”元素主要集中在第二部分“昔日荣华结伴春游”和第三部分“缓歌慢舞”中,这里的“乐”与前面的“喜”有相似之处但是应当演奏得不同,喜是一种情绪,而乐应当是一种身心的逍遥。例如第二部分“昔日荣华结伴春游”中,每一小节几乎都有连线演奏,特别是第26小节结尾和27小节开头的高音re,直接一气呵成,这些演奏都是为了展现唐太宗和杨贵妃荣华、逍遥、享乐的生活。
    
结  语
        卢亮辉的二胡协奏曲《贵妃情》是充满汉魂底蕴的音乐作品,这首作品最大的亮点就是对戏曲散板和西北民歌曲调的模仿性再现,这种创作技法为二胡作品在中国的发展贴上了中华民族的标签。卢亮辉的二胡协奏曲《贵妃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韵,映射出多种中华文化融合的精彩魅力。这部作品作为现代音乐家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回归与寻根,处处展现着中华美学的独特风韵。这部作品形神合一、刚柔并济的流动美,是地道的中国美学代表。卢亮辉的二胡协奏曲《贵妃情》的成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民族的艺术元素才是二胡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所在,现代二胡作品的编排应当秉承中国古典、传统、民族音乐的形神兼备的基本精神。
    
参考文献
[1]马琳.二胡协奏曲《贵妃情》演奏技法研究[D]. 天津音乐学院,2015,5.
[2]张宁.弱女子的命运之歌---白居易《长恨歌》主题在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4.第28卷第9期。                  
[3]肖晓莲.节奏——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形式[J],重庆大学学报2011.
[4]尹经明.略述西部民歌的特点[J],宜春师专学报,1998,3.
[5]胡艳珠.试论二胡叙事曲《兰花花》中的技术运用及艺术表现[D].2014,4.
[6]王一涵.刘天华、华彦君的二胡音乐与当今二胡的继承与发展趋势[J],
《文教资料》2013,3.
作者简介:
周露(1982—),女,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教师,二级演奏员。研究方向:民族器乐  二胡
姚广(1983—),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教师,二级演奏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