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服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王雪
[导读] 在高等教育服务中,学生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以提供良好人才培养环境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为目标,高等院校致力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王雪
        天津传媒学院  天津市蓟州区  301901
        摘要:在高等教育服务中,学生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以提供良好人才培养环境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为目标,高等院校致力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网络化管理是近年来受到持续关注的一种管理乱象的治理方式,推行网络化管理模式,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的意义出发,就网络化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路径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路径
引言
        在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背景下,城市发展问题的治理成为社会进步的重大难题。以推动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推广,为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随后,网络化管理取得的重要成果,验证了该管理模式对管理乱象的治理作用,以及在创新治理体制、提升管理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1 网格化管理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的意义
        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教育环境与市场需求之下,高等院校不仅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案,还应当从高校治理现状出发,分析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现行管理模式的缺陷。以此为基础,摸索符合新时期、新教育环境的治理模式,创新学生管理方法,是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路径。自教育信息化建设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来,不少高校开始尝试推行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并通过建立学生管理档案、搭建数据库、引入数据分析软件等方式,辅助教师完成学生管理工作。但从实际效果来看,高校学生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的群体,常规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很难将个体的差异纳入考虑范畴,尤其是某些外界干扰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可能导致学生管理系统难以及时响应,严重时还可能酝酿成校园突发事件。而在网格化管理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充分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还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表现、生活情况、社会实践经历以及专业成长等纳入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形成更加完善、全面且能够突出个体差异的学生档案,为教师开展学生工作提供更真实的信息。
2 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服务中的应用路径
2.1 完善网格化管理的层级结构
        网格化管理需要完善的层级结构作为支撑。参考以往的学生管理经验,学生管理的层级结构应当以院系为单位进行考虑。在入校以后,学生会按照录取的专业、班级,归类于相应的院系,而其管理工作也同步落实于院系领导。在二级学院的领导下,学生直接面对的管理者是学工办的辅导员,辅导员需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而学生的公寓生活则教由公寓的辅导员、宿舍长负责。在辅导员之下,班主任是接触学生时间相对较长的教师,班委是学生与班主任、辅导员之间的衔接桥梁,起到辅助完成班级各项管理工作的目的。此外,高校、院系通常还设有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学生会组织内的各个部门一般设有与学生管理有关的工作内容[1]。在引入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现有管理层级结构与网格化管理的匹配情况,根据院系、班级的具体情况对基层管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为网格化管理的推进提供条件。


2.2 明确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要求
        网格化管理的一项重要特征是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考虑到管理的时间成本以及管理资源等问题,学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建立效益最优的动态监管机制,重点布置问题学生、特殊区域的动态监测,以便辅导员、班主任等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之间的隐患矛盾,及时进行干预。在应用网格化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行为,明确所处岗位的学生管理职责,形成较强的责任意识,同时自觉学习与网格化管理方法、理念相关的知识,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的实践能力[2]。以信息管理工作为例,目前高校一般搭建有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负责学生各类信息的记录、存档以及调取,方便教师或学生在需要时进行查询。在网格化管理模式下,辅导员、班主任应当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信息录入程序以及台账制度,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2.3 形成完善的安全防控网络
        安全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以保证安全管理的效率为前提,学校的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全覆盖、无盲区的防控网络,从学工办、班级以及宿舍三个层面入手构建网格。首先,在学工办层面,辅导员以及其他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发挥学工办的组织、协调优势,明确学工办各个岗位人员的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以及相关制度的宣传工作,及时传达省市、学校有关学生安全的会议精神,强化管理制度的落实。同时,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安全工作例会,根据安全工作形势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3]。其次,在班级层面,班主任与班委应当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社团组织、自治组织,组建专门服务于班级内部安全管理的小组。最后,在宿舍层面,需要重视各个寝室的寝室长的作用,将其视作宿舍“小网格”的末级节点,担当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的宣传人员,以及各类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的汇报人员,确保班主任、辅导员等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不安全风险,及时作出反应。
2.4 网格化管理理念的渗透
        在当前高校学生网格化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时要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获取,从而才能保证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贯彻。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为了达到网格化管理的要求,相关单位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必须保持主动,即主动地对管理对象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保证所获取信息的准确和快速。在具体实施阶段,相关部门可以以高校学生的宿舍作为信息获取的节点,以辅导员为信息获取的主体,以定期的形式深入到学生宿舍之中,通过观察、倾听和交谈等措施来对学生当前的思想、行为等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也可以采取明确各个宿舍负责人的形式,以学生为负责人来随时对学生宿舍内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反馈,在这种方式之下,网格化管理系统能够比较及实地完成对信息的获取和更新。此外,为了满足对学生群体进行充分管理的需求,辅导员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之中,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报告和反馈机制,如要求班长对班内情况进行了解和观察,采取一天一报的方式来进行班级情况的上报。在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和及时获取之后,相关辅导员则需要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掌握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动态,当发现相关问题的时候积极展开对问题的处理,在这种方式之下,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结语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引入,对学生管理工作有积极作用。在高校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学校管理层应当正确认识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内涵与优势,以及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以此为基础,明确网格化管理的意义,在现有管理层级结构的基础上,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网格化管理程序,明确管理工作的要求与主要内容,在网格下完成学生的全程、动态管理,切实保障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
参考文献
[1] 刘宏达, 闫丽莉. 网格化管理理论及其在高校学生服务管理中的应用——以湖北省8所学生网格化管理试点高校为参照[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 (013):14-18,22.
[2] 何涛. 网格化管理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 (003): 45.
[3] 许桂荣. 基于网络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管理上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 v.15(30):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