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语文教学设计的课例研究—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唐子怡
[导读] 随着统编本教材全国投入使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如何整合学习内容,将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转移到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与能力提升这个大目标成为热点话题。
        唐子怡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随着统编本教材全国投入使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如何整合学习内容,将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转移到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与能力提升这个大目标成为热点话题。因此,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语文教学设计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关键字: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性。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革。如何改变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是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很多教师所面临的重要科研课题。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推进语文‘深度学习’需要走出单纯语文知识点分散训练,单篇课文教学的线性排列格局。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来组织单元结构内容,为语文课程教学搭建了广阔的视野,也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建构与生成创造了条件。指向‘大单元教学’的深度学习,应该是主动的过程、要建立在知识的整合视角上,积极、批判性的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语文教学设计致力于改变语文学科知识点碎片化教学现状,实现深度学习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融合。
        一、深度学习与大单元设计关系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并能达到运用综合性思维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效果。要想使学生全情投入,首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调动学习者的能动性及知识的建构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与整体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不同知识的内在联系,获得综合的理解并实现迁移应用,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是实现深度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语文教学设计是指以大单元为教学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单元教学规划,依据单元内容制定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提炼单元主题,设计单元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应当注重大单元设计原则,保证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有序性、相关性、科学性。首先要对教材内容以及各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充分了解,而后将教材中有联系的知识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一个教学单位,这个教学单位就称为“大单元”。学生在“大任务”驱动下围绕着学习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参与活动等,在大单元教学环节中实现深度学习并形成能力。
        二、大单元设计的内容
(一)单元教学整体规划,培养深度学习意识
        单元的整体规划是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基础、认知特点统筹单元内容,分析单篇文本和单元学习主题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单元教学时间、单元内课时数,再次基础上确定单元容量。
(二)单元主题构建设计,建立深度学习基础
        单元的主题提炼是建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着眼单元整体。在提炼单元主题时,教师需要深潜教材,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文本细读,对文本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整合教学资源,将分散的知识板块由部分构成整体。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来组织单元结构内容,为语文教学开拓了宽阔的视野,也为学生语文深度学习创造了条件,每个单元的单元主题特征鲜明,单元内的课文也紧扣着单元主题。因为组建单元的课文有共同的主题,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时,需要从单元主题切入,让学生自然进入深度学习。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启动深度学习思维
        大单元教学的主题确定后,教师要根据单元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把握单元教学目标的基本方向。设定单元目标的“大任务”。在设置单元教学目标时,要从单元整体构建方面围绕单元主题展开设计。学生在“大任务”驱动下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学习,在互相交流、互相质疑中合作探究,启动深度学习思维。单元目标的设置与单元主题相契合,以促进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发散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实现深度学习。此外,为启动学生的深度思维,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目标,还要做好引导和规划,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体系,以提升深度学习效率。
(四)主题活动组织设计,培养深度学习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主题和目标设计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展开深度学习。主题活动的形式要体现创新性和多样化,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主题演讲、主题征文、主题演绎、主题调研等,都属于活动范畴,教师要结合单元教材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
        三、大单元语文教学设计的课例研究
        “单元教学应聚焦单元教学目标,谋求单元教学个要素更合理的结构化。”以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在立足学生学情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遵循大单元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选取大单元主题并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本单元的阅读版块和写作板块都与亲情相关,以亲情的理解与感悟作为主线来梳理和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确定主题为“亲情之爱,拳拳之心”。将《秋天的怀念》、《散步》以及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背影》作为单元内的文本学习内容,这三篇文章都是以亲情为主题的散文。根据单元导语和单元内容将“理解和表达亲情”作为单元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实现学习目标。设计了朗读会、读书分享会、演讲比赛作为单元活动,在活动的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表1 单元教学设计例表
        单元教学讲求整体性,所以在完成一个单元教学之后也要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需要合理有序的进行。大单元的深度学习不以教师讲解为主,而是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所以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检测,还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在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实时反馈。教师对单元教学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作出评价,还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反馈,及时巩固学生习得成果。除此之外,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鼓励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师生互评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和发展。
四、大单元设计成果与意义
        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实现了课程改革从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跳出了传统单篇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单元教学的壁垒,突破年级的限制和教材单元的编排,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深度学习的内容是基于文本深度解读的多维整合,要全面地分析教材,灵活的组织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学生以大单元为单位进行语文学习既是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也是能力增长的过程,学生在单元大任务的驱动下和单元活动的参与中逐步实现深度学习,将原本不成系统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知识的体系化,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进而自觉深入地探究学习。学生在具有梯度性的学习中,掌握语言的人文内涵,提升思维能力,灵活的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 郁利菊.指向“大单元教学”,促进深度学习[J].语文天地,2020(30):18-19.
[[[] 曹刚.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0.
[[[] 马建明.指向深度学习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兼谈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建设,2019(10):70-72+80.
        作者简介:唐子怡,女,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2020级研究生硕士。
        本文为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语文教学设计的课例研究—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2021yjs007)的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