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梦玉
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着奠基作用,而语言的运用与建构又是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基础环节。以语言的运用和建构为主线,对容易被忽视的现代诗歌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课例研究,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深入学习。大单元整合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验以及相关教学思考,既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改变教师教学方法,又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课例研究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育之"家",指学生学了语文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同样,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与初中义务课程标准接轨,初中语文教学也应注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的四个方面:语言的运用与建构、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归纳总结出的四项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带动其他三项核心素养的基础环节。
大单元教学就是通过提炼相对合适的单元主题,发掘单元人文主题与各种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起来。不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学,而是在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情境下的大单元教学方案中展开。这种相对独立的大单元教学活动,与原来的单元教学还是有所不同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划分单元的依据不只是内容,而是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教学单位。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核心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
因此,语文大单元教学应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框架下进行整合。而大单元整合为学科内的篇目整合打破原有的结构安排和分化设计,以特定的目标为中心重新组织单元篇目。关于初中大单元整合有涉及课外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几个面,对于现代诗歌的大单元整合课例研究也应该引起重视。
二、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大单元教学整合课例设计
单元名称:
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所属模块与主题:
阅读?诗歌
单元学习材料:
《天上的街市》(七年级上册)《黄河颂》(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七年级下册)《陋室铭》(七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的声韵和格律之美。
2、领悟诗歌创作的技巧。
3、学习运用诗歌创作来抒发感情。
单元课时:
计划单元课堂教学总课时:8课时。
单元规划:
本单元通过四篇课文的组合,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平仄、押韵、节奏、对仗的声韵美和格律美。领悟诗歌的创作技巧,敢于诗歌创作,乐于用诗歌来抒发感情。
统编教材七年级选取四篇文章,文章各有特点,以抓住其文的主要几点,让学生逐渐深入体会,首先感受七年级上《天上的街市》,此文内容通俗易懂,且节奏感强,蕴含着重轻律。让学生通过诵读诗歌感受轻音和重音之美。增补一则相对难度较高的文言文《陋室铭》来着重感受长短律、音顿律、抑扬律以及细音之美。其次以《木兰词》这个口语化的经典乐府民歌,深入体会诗歌的格律之美以及声韵之美。这三篇突出感受诗歌的创作特点。最后《黄河颂》则通过朗诵和歌唱的方式感受黄河的恢弘的气魄以及诗歌抒情方式。
该单元的重点是体会诗歌创作的技巧。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创作,改变以散文等文体的抒情方式,通过所学所听所感来提高审美能力,锻炼思维建构诗歌,让诗歌创作成为学生学习中必备的一种能力,也让诗歌创作在学生的生活中更加常态化。
单元教学活动:
.png)
任务一:感受诗歌声韵之美。
七年级下的学生对于诗歌不是那么陌生,而对于之前的诗歌教学多停留在机械地背诵和记忆。而七年级上所学到的诗歌为古代诗歌和散文诗,现代诗只有《天上的街市》一首。因此以七年纪上册所学的《天上的街市》作为切入点,先易后难,层层深入。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其突出特点,读出轻重音,感知现代诗歌的大体结构框架。再以古代文言文《陋室铭》为增补材料,深入感知押韵、细音等美妙之处。
任务二:感受诗歌格律之美。
反复诵读《木兰诗》这一北朝民歌,感受其脍炙人口的原因,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分析,了解声韵之外的格律之美。感受其多处以口语化问答刻画,以及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来体会木兰的英雄气概,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儿情怀。其诗句节奏鲜明,格律优美。最后,感受《木兰诗》与《陋室铭》的格律的异同,加深对格律的理解。
任务三:感受诗歌抒情方式
讲解抗日战争时期英雄儿女的英勇事迹,带领学生感受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播放《黄河颂》歌曲以及合唱视频,激发学生磅礴的爱国激情。最后探究其为什么如此让学生们激情澎湃,感受声韵、格律的与众不同。最后来对比《木兰诗》北朝民歌其二者在创作上的异同。
任务四:创作诗歌
在之前的任务学习,感受其诗歌创作的基本技法。对诗歌创作有了一定的章法。教师需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创设。例如:新冠肺炎的蔓延,让无数英雄为此牺牲,也正是这些逆行者让中国人民不被击垮。课堂上观看相关逆行者奋斗在抗疫一线的视频以及感人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创作一首献给逆行者的诗歌。正好与前面《木兰诗》《黄河颂》所表达的家国情怀以及儿女情怀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任务五:分享评价
对于现代诗歌的创作与古代诗歌相比,要求更加宽松,发挥更加自由。学生大胆创作,学生之间进行分享,能够看出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和建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点评,点评出诗歌创作的妙处与不足,让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审美和要求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框架。为日后的创作加深理解。在创作与评价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批判思维。
四、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大单元整合教学思考
(一)注重目标整合,融合学科素养
通过对单元内容的整合,教学目标要融合四个方面,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锻炼。体会现代诗的声韵美与格律美锻炼了阅读能力。尝试诗歌创作锻炼了习作能力,有感情地朗读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锻炼了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的锻炼不是一课时一课时来完成的,而是整合在一个一个的任务当中,让学生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注重任务整合,推进深度学习
根据各项任务的环节紧扣,以及深度思考,让学生通过各项任务的完成,从而达到一种深度学习。任务的实施与分布也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三)注重情景整合,凸显学生主体
语文大单元教学追求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沉浸在真实的语文世界之中。本单元的诗歌内容有些久远,因此怕学生没有感触,最后在诗歌创作环节选择当下发生的大事,人人都深有体会的内容情境。
(四)注重过程整合,加深诗歌特点
传统课堂是依次教学依次结局问题,按照单一顺序,并没有循环往复。而在没课时的任务安排时,学习过程会有之前的穿插,并不是依次,而是每课时都可以运用其中。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
[2]马建明.在大单元教学中轻叩诗歌大门——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设计与思考[J].语文建设,2020(08):14-18.
[3]陆志平.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追求[J].语文建设(上半月),201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7~48
[5]曹刚.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0.
作者简介:于梦玉(1998—),女,汉族,辽宁大连人 .
基金项目:合肥师范学院2021年研究生创新基金立项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课例研究》项目编号:2021yjs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