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钟进祥
[导读] 小学是培养学生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理论的灌输,更要注重对其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钟进祥
        福建省福安市晓阳中心小学  355016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理论的灌输,更要注重对其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分析,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数学实践活动
前言: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应该不断地创新方法去满足更高的教学目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学科本身较为抽象,如何对其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行实践性的探索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是我们应该持续关注的重点,对此应给予足够重视。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新课改不断地推进,部分教师也认识到改变教学观念的重要性,然而对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未深入展开分析。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未对实践活动进行深入挖掘,也没有展开充分的创新。
        2.对于实践活动的定位不清晰
        虽然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以及体系不完善,许多数学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的效果并不佳,其未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兴趣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使得实践活动没能凸显出其应有的价值,致使学生的参与程度依旧不足。
        3.实践活动展开模式过于僵化
        实践活动的展开过程中,需要要有深入的理念和明确的目标。当前,在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扮演着课堂的主导者,播放其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图片、视频,学生是被动的,只是对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氛围很难得到有效的激活。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人数和教师资源限制,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实践活动对场地需求较苛刻,这些因素都使得实践活动开展不顺。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1.巩固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实践活动,目标是进一步巩固所学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串联起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完面积和图形单位的内容后就可以对校园的面积和形状进行测量,还可以进行绘画,这样有利于学生空间感的培养,对于相应计量单位的认知也更全面。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于学生对面积测量方式以及测量路径想法各异,有助于其空间思维和图形想象能力的培养。
    2.可操作性原则
        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活动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实际需求,教师不能凭空想象创造虚拟活动,否则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得到充分训练。要充分调动起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相关技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在学习“毫升和升”时,学生对这些概念较陌生,那么教师就可以围绕节约用水这样的活动,确定校内的水龙头数量,再让学生区了解市场上普遍龙头的标准规格,因为不同规格尺寸不同,出水体积也不同,学生就能认识到毫升与升间的区别,同时还能认识到节约用水,使学生人文素质得到锻炼。
    3.系统性的原则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强化自身的逻辑,而不是将游戏视为简单的兴趣。

例如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方程是解决应用题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进行实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实验室了解天平原理,并以此来探讨如何使方程两端相等,结合通过这样原理上的认知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方程式的认知和对平衡原理的掌握,有助于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逻辑体系,也能强化学生对方程更为深入的思考。
    三、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究
    1.明确教学活动目的
        小学数学开展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围绕教学目标实现能力的拓展和知识的巩固,因此在活动中要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把家里的包装纸盒带来,仔细观察这些盒子,数出有几个面,几条楞以及其它数值,研究各数值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再用剪刀沿着棱将纸盒剪开,看看各个面间存在何种关系。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并且在比对面积和体积时,也能够从更为立体的角度进行更全面的认知。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后,要时常展开图形制作和裁剪的活动,从而锻炼学生从节约材料的角度来确定最节省纸板材料的包装方案,这也是实际的应用题的考察意义。学生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推导时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如何全面梳理公式和性质。在小学的拓展应用题中也有如何展开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并找到它的对应面。那么当教师让学生用正方形和长方形体的纸盒包装时,学生就能够从更立体的角度识别出图形,这样后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有利于思维拓展。
    2.充分重视操作指导工作环节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高年级小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其长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保证实践活动有意义,教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不管,要积极培养操作规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划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理分配资源,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进行深入问题的探讨,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都能够得到提高。教师也要注意观察每个组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并在后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记录和改进。例如在学习关于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来测量体积。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会采取容器所装水的体积来确定它们的体积,在这个过程中,小组中会有成员负责打水,也有同学负责倒水,还有同学负责称重,以及负责计算和记录的同学,那么团队的协作性就是需要重点考核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参与其中并深入观察整个活动,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后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有效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提升实践活动的兴趣点
        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外界的新鲜事物很容易刺激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兴趣。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注重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教师不能局限于数学课本知识的简单转变,而要加强其对多媒体资源的整合。例如:教师在讲到“圆的周长”时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图形旋转的轨迹,这样学生能以动态的角度充分考虑到图形的旋转方向和尺寸距离。同时,教师也可以用小圆片、白纸等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分析图形的形状、大小、长度等,这样使得课堂的活动方式更具有多样性。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格外重视实践活动的选题,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比较关注,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解析相关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拿出大蛋糕,让学生研究如何切才能使蛋糕等分,每个人得到同样大小蛋糕。这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学生就更愿意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图形知识,还能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利于其后期的学习和生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活动展开过程当中,不能仅流于形式或浮于表面,要真正革新教育理念、重视实践活动、理清实践活动的目标,完善模式并研究更多的多样性,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更多积极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施艳红. 小学高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分析[C].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66-269.
[2]金文姬.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2021(01):80.
[3]杨义元.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90-91.
[4]莫与谈.小学高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21.
[5]张超越.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