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推拿学课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胡明亮1,杨坤梅2
[导读] 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推拿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胡明亮1,杨坤梅2
        1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000;2.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河源  517000
        [摘 要]目的: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推拿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中医康复保健专业1班为实验组,运用项目教学法;选取2018级中医康复保健专业2班为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在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的成绩,同时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对教学结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能提高自主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技能掌握,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推拿学;项目教学法;教学

        我校2014年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坚持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着力建成一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推拿学》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临床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中强调理论讲授与课堂练习、临床实习相结合,学练并重。而项目教学法是新时期一种以学生为主的知识探索方式,由教师作为指导,将所需要学习的课堂知识内容交给学生自行学习与探索,包括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以及课后反思,均由学生自己负责,将整体教学过程视为一个项目进行,学生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知识内容的全面把握,以此能够全面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印象[1]。因此,笔者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推拿学》教学中,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级中医康复保健专业1班为实验组,运用项目教学法;选取2018级中医康复保健专业2班为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58名学生,男21名、女37名,对照组56名学生,男24名、女32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教学环境、课程设置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应用项目教学法,具体如下:
        1.2.1项目设计  《推拿学》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推拿学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推拿职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临床(诊查、预防、治疗、养生)推拿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基础篇、治疗篇和保健篇,选择其中的推拿手法、常见疾病治疗、保健推拿法等重点内容进行项目教学法。设计分为六个步骤:(1)情景导入,明确任务;(2)收集资料,制定方案;(3)自主协作,具体实施;(4)点拨引导,过程检查;(5)展示成果,修正完善;(6)检测评估,拓展升华。  
        1.2.2项目开展  项目教学中,项目实施的主体是学生团队,项目教学组织是项目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2]。项目教学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协作学习方式,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组,鼓励学生自主组合,教师要发挥协调作用,使学生优势互补,一个班分成几个组,每组人数6人。以推拿手法?法为例,教师以?法创始人丁季峰老师导入,明确学习任务为掌握?法的定义、分类、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和临床应用,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图像、视频、教材、习题等资料,制定本组完整的操作方案。然后各组自主协作,有的扮演患者,有的介绍定义,有的负责操作,有的负责讲解动作要领等,根据方案进行实施。教师在此过程点拨引导,进行动作纠正,示范讲解,练习结束后随机选择一组进行成果展示,其它小组对其方案进行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按小组进行积分评比,分阶段统计分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来解决,学生修正完善结束后,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最后通过云班课布置堂清检测题目,教师收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本次课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1.2.3项目评价 教师应提前给出教学项目的评估方案和评分细则,项目的考核注重过程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内容包括方案实施前、实施过程和实施后总结三部分。即方案实施前的资料收集和方案拟定占比30%,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动脑、动手表现占比50% ,实施后检测结果分析与点评交流表现占比20%。教师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项目实施情况评定各小组的成绩,同时各小组通过自评和互评及个人自我评价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在完成评估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评估方案,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问题及不足之处,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及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3]。
1.3 评价标准  
        1.3.1综合考核  两组学习结束后进行综合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出勤情况、上课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占20分,期中考核成绩(理论50%、技能50%)占30分、期末考核成绩(理论50%、技能50%)占50分,总成绩100分。
        1.3.2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该量表包括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技能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个项目分没有提高、略有提高、提高三个等级,分别赋分1分、2分、3分。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前用相同的语言进行解释,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当场回收。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及调查问卷成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及问卷成绩比较((x±s,分)


3讨论
        项目教学法是将实践操作融入《推拿学》课堂中去,它既是理论课也是实训课。它使推拿学知识不再是抽象难理解的,也不是单纯的推拿技能训练,而是学生可以在相关中医理论支持下的职业实践活动,保证了推拿知识的系统性。确定项目任务、制订方案、实施完成方案、检查和评估构成了项目教学法的四要素。在此教学过程中体现了项目教学法在《推拿学》教学中的几个特征:(1)理实一体化,增强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及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交流协作能力;(3)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目前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还不能真正构建临床一线的真实场景,无法实现与临床实践的零距离对接,所接触的病例有限。二是开发项目化教学内容需要较强的实践经验,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能用项目来体现。三是目前的师资还不能适应项目教学法推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待加强。
        《推拿学》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成绩、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证明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经验。
参考文献
[1]程红梅.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1):165-166.
[2]钟新仙.师范院校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初探[J].高教论坛,2010(12):61-62.
[3]郑峰.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无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1):28-30.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批准号:2017YQJK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