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合理运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谭鹏飞
[导读] 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因为中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多以知识讲解为主,组织各种习题上的练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成绩,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较低,也没有核心素养的建立,严重影响了知识理解和思维发展。
        谭鹏飞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 山东 烟台 264006
        摘要: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因为中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多以知识讲解为主,组织各种习题上的练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成绩,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较低,也没有核心素养的建立,严重影响了知识理解和思维发展。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历史的史料教学应做出合理运用,培养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有综合性的认识,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本文介绍了学科素养为核心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素养;史料运用

        前言:史料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学科在教学中应重视史料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基于史料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分析,也能在其中找到历史的真相,以此达成兴趣激发和认知迁移。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运用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思想上还是以成绩为核心,所以史料教学的应用都是习题中的练习,在知识讲解中也缺乏具体的设计,学生即使对史料有一定的兴趣,也没有相应的教学过程,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初中历史教师转变思想,合理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一、运用史料培养唯物史观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是历史素养的基础,史料教学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理解中建立唯物历史观念,从物质和生产力的角度所历史解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挖掘历史知识中的物质和生产力相关的内容,做出呈现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做自主理解[1]。比如在《鸦片战争》教学中,就呈现出鸦片战争中双方的生产力对比,使学生能够为唯物角度认知鸦片战争开展的原因和结果,能够保证教学的效果,也使学生可以正确理解课程知识内容。这其中要注意学生是没有唯物史观的,在史料教学中应树立问题引导学生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分析历史知识,以此达成唯物史观的有效培养,也提升史料教学的效果。
二、运用史料呈现时空观念
        史料教学中需要教师搜集与知识相关的真实资料内容,而学生在丰富的史料积累下就能形成时空观念素养。在此目标在的史料教学运用就要做历史知识的整合分析,并针对某一历史事件开展关联性分析,使时空观念能够有形化地呈现出来,并让学生完成有效的理解认识[2]。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史料的时间特征,并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以此使学生能够有历史知识体系的建立,也能针对具体的历史知识内容建立时间特征。

比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的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开展就应从时空观念出发,让学生从古代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推动历史认识,也促进历史责任感的建立。
三、运用史料组织辨析讨论
        史料辨析素养的培养就需要史料教学,但是史料教学并不是能够实效培养素养能力。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差异大,部分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学习都是依赖教师和同学的总结,不做思考。这样即使运用史料教学,学生也无法建立史料辨析的能力[3]。所以在运用策略上要注意趣味设计,增加史料的趣味性,并在辨析的方式上开展对立性的讨论分析,以此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史料分析当中,辨别其中的历史真相,实现学习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中,就组织学生分析时事外交事件,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可以做有效的史料辨析。
四、运用史料引导历史解释
        史料教学的运用中,对史料的分析就是用史料来对历史作出解释。在培养素养的过程中,要设计史料的解释引导,让学生可以针对史料中的历史知识做分析,推动自主性的分析,也保证教学的效果。比如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中,就以长征的历史文物作为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长征的意义,并对红军长征这个历史事件做出解释,实现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在引导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使认识能够得到完善。
五、运用史料培养家国情怀
        在历史课程中的德育就是家国情怀的培养,初中历史知识中,中国历史是主要内容,在家国情怀的素养培养上要运用是史料的影响性,组织学生分析史料中的历史知识,也体会所蕴含的家国责任。比如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教学中,在史料教学中引出当国家不强盛就面临被侵略,家园被破坏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也通过引导学生谈感想,实现家国责任情怀的培养。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运用中要注重学生的思想认识,结合学科素养来开展教学设计,以真实的历史内容让史料辨析中有深度思考,实现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较低,也缺乏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史料教学的运用一定要建立正确的方向和引导性的问题,保证学生有正确的理解,能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也能从知识学习过程中建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辨析、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冯德元.论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21(11):77-78.
[2]尤小琴.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45-46.
[3]刘军荣.探析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2):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