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马小燕
[导读] 21世纪,我国人们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迎来了一轮新的教育机制改革。
        马小燕
        化隆县群科新区中学    青海   海东    810900
        摘要:21世纪,我国人们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迎来了一轮新的教育机制改革。为了迎合新高考教育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改进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在满足新高考要求的基础上,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本质与地理关系,获得更为优异的高考地理成绩。分析高中地理在新高考背景下的有效教育方式。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引言
        目前,高中地理成为学生重点关注的科目。地理知识的掌握、应用并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最大限度地掌握地理知识所代表的含义。与此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还要拓展生活化的内容、时事热点、最新的研究成果,将高中地理教学与其他内容进行融合。
        1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原因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具有较大的变动,高中地理学科从主考科目变为选考科目,这说明学生当前学习有较大的主动选择权,学生对学科的选择和学习大多都出于自己的兴趣,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会更加有针对性,选择高中地理学科的学生大多对高中地理学习有所期待。对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高中地理课程成为了选考科目,其教学方法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最显著的改变就是在教学形式上由行政班级变为走班制,这说明学生的流动性增大,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在班级流动性增大的时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磨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磨合则成了最大的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快速的融入不同的班级体,最大限度发挥走班制的效果,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去探究每一个班级的不同特征,在实施走班制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创新授课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有机会进行两次地理考试,在第一次考试中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地理学科准备的学生,有了第二次“打翻身仗”的机会,在第二次地理考试时,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之后,有更加充分的时间进行选考科目的复习。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基础会再一次夯实,学生的真实实力得以体现,学生的地理效率也会有效提升。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变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相反,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地理学习。新高考背景下的一系列改革,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教师也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改变高中地理的教育理念,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2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2.1合理安排时间精确挑选习题
        高考的复习时间对于每一个学生或者是教师都是争分夺秒的,教师在制定复习方案的时候,需要着重注意到时间的合理安排。就比如说在课堂上的时候,教师在布置课堂任务的时候,可以选择将只是需要记忆背诵就能够掌握到的知识点放到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课堂上要为需要深入理解和逻辑思考的难点留足够的时间,将这部分的内容作为课堂复习的重点,例如人教版地理教材中“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这个知识点,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多,也需要学生理解记忆,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留些时间来将这个知识点画作一个表格的比较模式,将发展中的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初期以及后期阶段分别作为表格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来填写完善表格内容。这样的方式能够让知识难点清晰化,促进学生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习题也是需要精挑细选的。

高考复习的时间有限,但是高考的复习题目却有千千万万。教师在课堂上或者是课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需要布置习题帮助学生熟悉题型并且复习巩固,但是习题是做不完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习题作业时的精心细致了,要选择出最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教师在选择课堂上的讲解习题的时候,可以多选择需要学生开动思维,有一些难度并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并且巩固的典型例题。而对于课下布置的作业来说,教师应该使作业习题的排序层层递进,由简单到复杂,但是主要还是以中等难度为主体,毕竟高考的考试内容也是比较大众的。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利用好学生的学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高效率复习。
        2.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引导启发
        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成绩,教师必须将学生作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科学的引导、合理的启发,一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更好地呈现课程精华,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提升。例如,在教授《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地球的基础地理知识有较好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更多的资料和信息来学习,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拓展不同国家的地质探索活动。例如,苏联曾经对地球开展深入的挖掘,最高达到了12000多米,随着挖掘深度的增加,对地球的圈层结构的了解更加深刻,而且在地质信息的掌握上更加先进。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样的历史大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在《地球的圈层结构》的学习、解读方面,教师不应按照固定的套路来完成,而是让学生结合不同的时事热点来分析,从而充分掌握书本知识,深入学习自身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性,加强各类地理知识的应用,告别传统的死记硬背模式,这对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3实行走班教育制度
        当前国内已经有很多学校为迎合新高考制度采用了走班教学模型,这种模式是由教学班和行政班所构成的。因此在采用走班制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这两方面要素进行分析。首先,行政班指的就是学校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人数、学龄段为学生划分的不同班集体,随后根据不同班集体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行政管理方法和教学方式,实现高效率、高集中化的高中地理教育,该教育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发挥十分突出的作用。其次,教学班班级指的就是学校根据学生所选的不同课程设置的临时性班级。该班级没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同时该班级时也没有固定的班主任。学生只有在学习选择的课程中才可以进入教学班学习,而其他基础性课程的学习则是在行政班度过。不论是教学班还是行政班,对高中地理教育都有很大的帮助意义。如在走班制度下,学生先自行选择学习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必学的科目在行政班学习,而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则在教学班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背景下,对各学科的教学目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学科位置有所提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的提升及培养。教师在教学方法、班级管理、课堂互动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有效的革新,以此来落实新高考的目标和要求,真正做到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梅.新的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求知导刊,2020(16).
        [2]孙娜.探讨新课程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5).
        [3]崔艳.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南北桥,2020(3).
        [4]陈静.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南北桥,2020(1).
        [5]苟先政.探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J].魅力中国,20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