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第四高级中学842300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地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他们的人生发展,因此一定要学习好地理。而在地理学科当中,地图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地图并不仅仅是一种应用的工具,更是在地理教学当中的一部分重点内容。而学生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那么日常学习和考试练习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重要性
1 不同地图教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作用
1.1 图表信息法
地理试题中,往往借助地理图表给出相关信息,地理图表形式多样,主要有分布图、统计图表、景观图、示意图等,每种图表都有特定的判读思路。下面逐一分析。
1.1.1 分布图
判读分布图的基本步骤如下:
(1)读图名。读图时必须对分布图作总体认识,如读“世界铁矿分布图”,就应注意图名中所含信息:范围——世界;主要内容——铁矿分布。
(2)读图例。读图例后再去读图中内容,才能提高判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需要指出的是,图例是人为规定的,考试题目中,既可能使用常规图例,也可能根据需求设定新的图例,如“▲”在常规图中是铁矿符号,但在特定图中则可能表示其他地理事物,如某城市、某观测站、某山峰等。
(3)定位置。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一般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4)理信息。根据图中地理事象的分布归纳分布特征或规律,提取与设问内容相关的信息。
1.1.2 统计图表
判读地理统计图表,更能正确理解图表表述的地理信息,同时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解释或说明相关地理事象的特征、成因等。解答地理统计图表题,要做好“三步”:一是认真审题;二是明确统计图表的主题,提取有效信息;三是对统计图表中的地理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归纳地理事象的变化规律,揭示地理内涵。
1.2 辅助图像法
1.2.1 图-图转换法
许多涉及自然地理原理的试题,利用转化后的图形更容易解题,主要有图形合并法和补全图形法。
(1)图形合并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地理事物合并在一张图上,使其相关性明显展示出来,便于比较分析和解题。
(2)补全图法
有些题目提供的图像是一幅完整图的一部分,考生会无从下手,这时可适当增加一些相关内容,补充原图,丰富其条件,从而达到降低解题难度的目的。
1.2.2 图文转换法
有的选择题虽然题目中没有出现图,却是“以文考图”。若仅凭抽象思维直接解答,往往容易出错。此时可先画简图,然后再进行解答,效果比较理想。
1.2.3 辅助线法
与图解法不同的是,有的题目已经给出图,但原图信息比较模糊,添加辅助线可使比较模糊的图示信息趋向明朗化、简单化,进而利于加工提炼信息作出判断。该法适用于在等值线图中确定寒暖流,低压槽和高压脊,山谷和山脊,海岸线两侧的气压和温度,等压面上下的气压差异等。
1.3 区域特征法
对于以区域图为主要载体,考查区域空间定位(位置特征)、区域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的试题,在解答时往往需要熟练调动和运用区域地理特征等知识来分析。一般要注意三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图中经纬网、城市名称等或文字材料描述进行区域定位;第二步,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包括自然、人文两方面;第三步,判断试题选项中区域特征表述的正误。
要结合具体区域,重点分析该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点、人口与城市发展特征、产业结构类型及其布局、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在根据题目设问进行针对性分析时,一般按照“区域资源环境+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特征→区域存在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思路。
1.4 地理结论法
除试题提供的材料信息外,一些基本的地理结论、事实、现象也可作为已知条件使用。
常用的地理结论有三类:
1.4.1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地理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
(1)地球运动: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区除外);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等。
(2)大气环境:近地面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对流层中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空气冷却容易形成降水;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冷暖空气相遇,一般是暖空气爬升到冷空气上方等。
(3)水循环:一般情况下,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反之是寒流;冷暖性质不同的洋流相遇,易形成渔场等。
(4)地形地貌: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一般是流水,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一般是风力等。
1.4.2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社会发展变化规律
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和社会发展变化规律也可以用来解题。
(1)人口:人口寿命长短与生活水平高低、医疗水平高低、自然环境优劣有关;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现代型发展变化;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共同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等。
(2)城市:城区一般建筑密度大、地面硬化面积比例高,交通便利;经济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付租能力上;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市中心的远近等。
(3)农业:农业生产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密切相关;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草原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池塘、湖泊适宜发展渔业,城市郊区适宜发展城郊农业。农业生产力水平越高,农业剩余劳动力越多,向城市提供的劳动力越多。
(4)工业:工业生产离不开资源和能源;工业区一般交通发达、市场广阔等;运费、劳动力成本是工业产品成本中变化最大的因素;现代工业中,技术、交通和环境成为重要的区位因素等。
(5)交通:经济越发达,交通越发达;交通向大型化、高速化、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1.4.3 从试题新情境中得出的结论
新情境试题在高考中年年都有,这类试题最能够考查考生的地理分析能力,也最能够体现高考的公平性。解答该类题的具体做法:(1)通读试题材料;(2)找出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3)通过关键词和关键信息的整合,形成有效的地理结论。
2 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任务艰巨,教师在利用传统教学资源的同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们灵活运用地图工具进行地理学习,不仅能将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简单的三维图像帮助学生更好的接纳理解,更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高中地理课堂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