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彩连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教育局 教研室 广东省湛江市 524200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体系中,阅读和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明确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征后,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新教学计划。当前,分级阅读教学法是初中英语课堂上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将对分级阅读教学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为同行们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门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对学生掌握词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教师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分级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初中生开阔眼界,而且可以使他们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分级阅读为英语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即结合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水平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所提出的多样化阅读需求加以满足,以推动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强化学生英语阅读素养,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围绕初中英语分级阅读的实践展开探讨。
一、分级阅读简介
分级阅读是指将阅读素材结合难度差异划分为不同级别,并以学生心理发育阶段、智力发展水平、阅读能力为依据向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书籍。学生借助难度适宜的阅读可获取新知识,还可推动学生阅读技能的强化,并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下对阅读魅力加以感知,调动学生阅读热情。教师将分级阅读引入教学活动中,所具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分级阅读以学生生理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为参考,为不同学生提供合适阅读的书籍,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加以满足。借助此种“量身定制”的阅读模式,促使学生从阅读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其次,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将分级阅读方式应用至教学活动中,可有效拓宽学生阅读材料的广度,在推动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方面均产生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易到难是英语分级阅读活动实施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并推动学生良好英语阅读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最后,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英语阅读具备人性化的特点,所以,英语阅读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可借助阅读活动的展开推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如诸多文学作品中均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有助于学生健康三观的形成。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分级策略需要遵循的标准
在进行初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时,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遵循两条原则——针对性原则与指导性原则,并以这两条原则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谓针对性原则,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匹配与学生英语水平对应的阅读材料。为了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保证阅读材料的针对性,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多与学生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实情。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其分组,阅读內容的选择和阅读教方法的应用有针对性。
所谓指导性原则,即教师在分级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但这种引导应“点到为止”,保证学生在阅读中的处于独立思考的状态,从而实现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阅读方法,通过生动直观的图像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加强指导原则的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设,使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阅读意识,而且可以形成更加科学的阅读方法。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分级策略的具体方法
1.科学合理选择读物
教师为学生选择阅读素材时需以学生现有阅读水平为依据,以学生阅读爱好为参考。现阶段多数英语分级读物上均将读物级别、适宜年龄段等信息明确标注,便于师生参考。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爱好加以了解,可针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
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初一阶段,学生喜爱《爱丽丝漫游仙境》及《格林童话》等富有趣味性、想象力的作品;初二阶段学生喜爱《鲁滨逊漂流记》及《格列佛游记》等富有故事性的作品;初三阶段学生则对《老人与海》及《巴黎圣母院》等富有哲理性的书籍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初一至初三阶段分级阅读的书单。随后,教师可设计图书角,并将尽可能多的书籍类型罗列至图书角中供学生阅读。图书角中的书籍来源于图书馆,也有学生自行将想分享书籍摆放至图书角内。图书角中每一层均应放置相同级别的书籍,且每级别图书均应具备丰富的种类,以满足同级别学生多样化阅读需求,还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此外,图书角中所罗列的图书应定期流动,借助新鲜书籍的加入促使学生保持阅读新鲜感。教师还应结合学生英文水平不同向学生推荐相应书籍,并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自主权予以尊重,促使学生可在阅读活动中收获快乐的阅读体验。
2.强化阅读过程中的有效指导
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所展开的分级阅读指导活动主要分为两项内容,即阅读策略指导、阅读习惯培养。其中阅读策略培养分为认知阅读策略、元认知阅读策略两部分。而元认知阅读策略又分为自身阅读规划、阅读监控、阅读自评等内容。认知阅读策略即学生在具体阅读活动中所应用的猜测词义、略读、跳读等阅读方法。教师在具体分级阅读教学活动中,需注重学生元认知策略的锻炼,引导多阅读层次的学生对自身阅读行为展开合理规划,合理管理自身阅读活动。教师针对初级阅读水平学生,可先引导学生对阅读中的精彩词句、片段等加以归纳、整理,注重生词的记忆,实现阅读素材的积累。针对中级阅读水平的学生,教师除要求学生摘抄外,还应要求学生对文章主题、框架、梗概等加以阐述,推动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提升。针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除要求学生完成上述任务,还应对阅读心得加以撰写,对阅读材料中人物的性格加以评价、分析,推动学生文章分析能力、文章鉴赏能力的提升。
3.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元素
英语学习活动中,大部分人均指出英语学习需具备相应的语境,实际上,学生展开英语学习活动的目的是借助英语的形式完成自我的表达。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所感兴趣的生活元素的融入,以此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英语活动中,阅读、写作二者密不可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展开写作练习,借助学生习作的分析加强学生生活同英语学习二者间的联系。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Neighbours”教学内容,便可让学生聊一聊自己的邻居,并以此展开写作,有学生曾写道:“One of my neighbour is evil.He often steals our things.He often holds a long stick in his hand.”此篇文章文风较为活泼且具有特色,引人入胜。因此,教师在写作过程中不应为学生严格设立限制,应引导学生展开多样化写作,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英语阅读,促使学生可发挥个性,对英语学习乐趣逐步激发。
4.开展分级阅读评价
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级阅读评价策略实现学生阅读情况的点评。分级阅读活动即针对学生所展开的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阅读情况时,需摒弃对传统的对与错的判断,结合学生能力层次差异,予以针对性评价。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及探讨,借助共同学习、小组互评及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同一类型阅读材料的学习,以此可推动学生参与度的大幅提升,还可实现活泼课堂阅读氛围的营造,促使处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获取合理建议,促使学生对自身所存在不足加以認知并积极改正。
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英语分级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英语阅读空间,这一阅读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英语实际水平,积极投入英语阅读活动中,调动自身阅读积极性。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有效策略开展英语教学,为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更上一新台阶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梁静.试论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外分级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J].英语广场,2019,04:144-145.
[2]黄裕欢.初中英语教学中选择分级阅读模式的实践分析[J].华夏教师,2019,11:85-86.
[3]刘建.初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0:43-46.
[4]覃惠姣.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求学,2020(35):37-38.
[5]杨琼.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20(76):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