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毕莎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摘要: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中,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类型的专业人才,而是全面性发展的人才。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愈发受重视的现在,相关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为背景,改革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此种改革不仅包括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还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体系。在国家层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在学校层面,要积极的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在教师层面,要加强培训;在学生方面,要把控学情。
关键词:高校改革;学前教育;音乐课程
近些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虽然报考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但是在音乐课程的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然而音乐教学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必备的一项技能。在这样的情况中,也就需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改革教学课程,加强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通过肢体动作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更多和幼儿相处的技能。同时,在音乐课程改革中,教师还要以教育界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紧密结合幼儿心理学,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时,也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如此方式,可以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优化自身的学习方式,锻炼自身的音乐技能,在扎实理论基础后,通过幼儿教育技巧的学习,提升个人素养[1]。
一、对音乐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造
要想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就需要不断的细化课程设计。此时教师就可以积极地应用起数字化的教学资源,针对性的改进音乐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板块。就以《音乐基础》课程为例。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可以拆分《音乐基础》课程,使其教学环节成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就是先修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唱歌的原理以及技巧、视唱以及儿歌表演训练等两个教学内容。首先是第一个内容,虽然人类的本能就包含了唱歌,但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学生们在练习时,很容易永久性损伤自己的声带。因而教师在音乐课程的改革中们首先应该对正确的发声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在实际训练中,应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歌。同时,学生们还需要注意训练时间,要在唱歌训练一段时间后,适当的休息。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声带,为学生以后的歌唱训练提供基础保障。
其次就是第二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会选择成为幼师,而幼师的工作对象就是幼儿。因而教师在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时,就需要趣味化的教学,让学生们在歌唱训练中,学会应用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教学技巧,并适当的展开长时间的专业训练[2]。这样能够在重点知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唱歌教学能力。而第二板块也就是后续课程,此课程包括儿歌演唱和声乐演唱教学。无论是儿歌演唱还是声乐演唱,实际上都有比较明显的目的性,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们开展专业化的声乐训练。一边训练,一边思考应用儿歌、音乐等与幼儿有效沟通的方式。如此可以让学生掌握音乐教学方式时,通过明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和幼儿之间的情感。
二、明确课程目的,改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改革中,应该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并从微观层面上优化和创新音乐课程。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专业,其中包含的分支学科非常多,音乐课程不过是其中之一。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在优化改革音乐课程时,首先要做的其实就是明确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明白,音乐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和旋律感知能力,让学生们在掌握到音乐、旋律的感知规律后,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并学会运用音乐和幼儿交流。在教学目的明确后,就需要清晰化课程大致的改革方向。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法”等方式,讲解音乐知识,传授和幼儿友好相处的技能[3]。让学生们未来能够以好朋友的身份和幼儿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细致调整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增加实践的占比,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学生们通过实践,可以对幼儿的真实状态进行了解,从而在丰富教学经验时,提升应变能力和教学能力。
三、制定音乐课程总体目标,构建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
在音乐课程的实际改革中,教师需要对音乐教学中不同科目的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并对该学科的学习范围和知识框架进行规划,以此为基础,促进对相应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制定。还是以《音乐基础》教学为例。教师在分析此课程时,可以以“课程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三个维度整理课程的知识点,要通过知识目标,讲解专业的音乐知识,让学生们了解首调唱名法体系,认识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掌握不同调号的识谱方式。其次教师可以在能力目标中,制定培养学生独立视唱能力、丰富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在情感目标方面,教师则要注重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指导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思考,通过良好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的形成,提升道德品质。
与此同时,由于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科目教学效率的前提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国家出台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指导意见为前提,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具体的教学目标为结合点,建立音乐教学体系[4]。在构建音乐课程体系后,教师还需要抓住两个基本点来完善教学体制。第一就是要以音乐教学的特殊需求为结合点,对学生的反应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们以幼儿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音乐教学节奏进行调整,并在扎实音乐基本功后,强化自身观察能力的锻炼。第二就是要在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协调性后,同时重视音乐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要以“理论”和“实践”为音乐教学体系的双主线为核心,加强对学生们音乐能力、艺术素养的锻炼。让学生们在不同能力的提升中,达到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总之,当前学前教育行业,哪怕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但依然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因而如何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以及如何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就成为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所要深思的话题。在这样的基础上,高校也就需要在了解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后,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的明确,教材的优化和课程结构的完善等,改革音乐课程,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可.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9):53,48.
[2]黄细英.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当代音乐,2020(4):21-22.
[3]延晋芬.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J]. 黄河之声,2018(21):84-85.
[4]黄翌. 浅谈大学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探索与改革[J]. 各界,2020(6):117.
黄毕莎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