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评议教辅短板,打造优质中小学市场教辅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马莉
[导读] 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对中小学教辅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
        马莉
        明天出版社 山东济南250002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对中小学教辅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多地出台“一科一辅”政策,具有官方背景的评议教辅的分配多尘埃落定,市场教辅开发已经成为很多出版社寻求经济增长的关注点。本文将从对标评议教辅的角度出发,探究出版社开发市场教辅的思路。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关键词: 对标  评议教辅  出版社  中小学市场教辅

一、市场教辅开发成为出版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的教育理念催生了新的课程改革,重素质能力培养、重知识操作运用、重自主探究学习成为中小学教育的趋势。与此同时,这种趋势也影响到了教辅出版产业格局,对教辅出版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参与主体“优胜劣汰”的局面日趋明晰。
        早些年,出版社开发教辅多采用与地市教研部门合作,开发出的教辅被称为合作教辅,仅限该地市使用。这一时期,出版社一般不愁合作教辅销量,目光几乎都盯在了抢“地盘”上,极少关注市场教辅开发,而市场教辅则多由民营书商去做。随后,多省份出台“一科一辅”政策,并规定“一辅”只能从各出版社送审且通过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的评议教辅中产生。由此,教辅出版产业开始了一次“大洗牌”,评议教辅取代了合作教辅,与市场教辅构成了整个产业的两大板块。评议教辅的分配尘埃落定后,拥有评议教辅份额的出版社在获得相对稳定的发展保障后希望进一步做大做强,而没有获得评议教辅份额的出版社则在急切地寻找教辅出版的生存之道,毕竟,目前,对于半数以上出版社来说,教辅出版都是其重要经济支柱。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了市场教辅的开发。
二、评议教辅的短板
        审视新课标实施后的中小学教材可见,知识容量一删再删,知识难度一降再降,包括很多用于打基础的知识,也只是介绍了最基本的概念和内容。可与此同时,中高考依然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尤其是高考题,难度较之以前不降反升,很多应考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根本无法从教材中获得。此时,教辅便成了加深拓展教材知识,弥补教材与应考要求这一偏差的有效工具之一。
        评议教辅作为唯一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的,具有官方背景的,可以进校园统一征订的,学生几乎人手一册的普惠型教辅,虽然也具有上述弥补功能,但弥补程度还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内容量和训练量不够。
        评议教辅既然是面向全省的普惠型教辅,当然要坚持低定价原则,而低定价加上“减负”精神的共同约束,又决定了其低印张数,最终造成其低内容量。相对单薄的评议教辅带来的训练量与完成中高考,特别是高考所需要的的训练量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拔高类、创新类知识考查不够。
        评议教辅在编写阶段就对基础内容、拔高内容、创新性内容的占比进行了规定,三者大致为5︰3︰2,也就是说,它是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兼顾拔高和创新的教辅。这与中高考现实也是有差距的。虽然考查基础知识很重要,但是拉开中高考成绩档的一般不是基础题,而是拔高题和创新题。
        3.内容考查方式创新性不够。
        不少评议教辅在考查基础知识时,依然以很大的篇幅去考查教材已经标明的概念、原理、规律等,且考查方式依然以复述性的填空题、直接从教材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选择题、引用教材原文即可以回答的论述题为主。这些简单、直接、无创新性的题目名为考查基础知识,实际上考查的还是死记硬背。
        4.与各地实际教学不吻合。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会分析历年中高考试题,判断当年考试的重点方向,进而在教学上有所侧重。

但是评议教辅的内容量分配基本上是以该知识在教材中的占比来的。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年级一个学期就需要学完全学年课程,从而留出总复习及应考训练时间。但是评议教辅大多没有针对性调整,还是一个学期对应一个册次,经常导致学生拿到教辅时,该部分教材早已学习完毕。
        5.评议教辅载体和服务单一。
        受制于普惠性,评议教辅几乎都是纸质教辅,没有配套的电子内容,没有配套的网络课程和服务。打个比方说,评议教辅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至于“舒适性”“周到性” “丰富性”,它是顾及不到的。
三、对标评议教辅短板,寻找市场教辅发力空间
        虽然对“应试教育”的批评早就铺天盖地,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会存在对中高考的改革和优化,还没有一种更切合中国国情的中高考替代方案。因此,紧跟中高考改革步伐,真正服务于中高考,这才是教辅的核心功能。通过分析可知,评议教辅只是基本上完成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训练,对于学生应对中高考来说是不够的,市场教辅依然具有刚需性。所以,各出版社要想开发出实用、学生爱用、学生受用的市场教辅,必须从弥补评议教辅的短板发力。一种优秀的市场教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容量上:只要能充分实现市场教辅开发的初衷,不要过度拘泥于定价和印张。牢记一点:只要是实用、好用,只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应对中高考有切实帮助,学生在购买时是不会太计较书本厚薄和定价高低的。
        2.具体编写上,讲与练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致力于降低基础知识考查比重。
        由于评议教辅已经基本完成基础知识考查训练,市场教辅不必再面面俱到,必须减少基础知识考查比重,即使对重要基础知识的考查也必须摒弃简单、机械、过于具体、罗列式的方式,应多角度、以知识运用为目的进行。只有如此,才能将有限的篇幅用在学生最需要指点、最需要开眼界的地方,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2)致力于教材知识的拓展,将知识补“全”。
        有很多知识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教材中虽然没有交代,但对应对中高考非常有用。市场教辅必须做好这些知识的筛选和讲解,使学生能够拓宽解题视野和思路、增加解题手段。
        (3)致力于教材知识的加深,将知识挖“透”。
        市场教辅不能浮在教材知识的表面,必须深挖教材,将其重点、疑点、难点讲“透”,只有让学生彻底明白“所以然”,才能让学生更牢固地记住“然”、运用“然”。
        (4)致力于教材知识的运用,将知识用“活”。
        市场教辅必须深入分析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中高考命题等的结合点,提高学生运用教材基本知识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3.在载体和服务上:为了更充分地实现开发初衷,出版社不但要出纸质教辅,而且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出配套的电子教辅,可以提供配套的网络教育服务,实现市场教辅的体系化,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务。
        4.在册次安排和教辅供货方面:要深入调研市场,牢牢把握各地中小学教学进度安排的习惯,灵活安排册次,灵活掌握供货时间,真正做到与客户的实际教学进度相匹配。
        对标评议教辅,出版社要坚信,市场教辅开发是有巨大空间的。同时,开发一套优质市场教辅是一项系统工程,“五高”——高投入、高质量、高服务、高定价、高利润是其基本特点,出版社必须舍得在编写方面、编辑方面、印制方面、发行方面下足功夫,必须记住:市场教辅不能进校园统一征订,是要靠品质说话的,任何“凑合和将就”都瞒不过师生的眼睛,只有提供真正有用的教辅,市场才会对你亮绿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