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刘颖
[导读] 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乃至于社会和谐稳定。
        刘颖
        内蒙古党校 呼和浩特 010070
        摘要: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乃至于社会和谐稳定。社区治理新模式新路径的构建探索,务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王府路社区以“暖心事”项目为抓手,构建起“镇党委—社区联合党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五级多网党组织体系,将党组织和党员内嵌入治理主体之中,探索以党组织为核心,支部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力量参与共治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网格、业委会(自管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基层党建 社区治理 创新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经济政治新常态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面临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社区是基层基础”,“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愈发凸显了社区治理对于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价值。
        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乃至于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城市社区的表现形式,社区党建则是社区治理的基石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通过深化社区党建改革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成为当前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新路径的构建探索,务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必须在价值导向、组织动员、统筹协调等方面积极发挥政治优势,推动治理合力凝聚生成;二要持续推进服务集成,推动社区社保、文化、环卫、公益等服务供给体系完备健全,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机构更多地介入社区治理,丰富资源供给,满足居民愈发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三要加速实现数字赋能,将数字治理创新作为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的重点方向予以推进。促使资源、人物力向数据归集、移动办事、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倾斜。
        王府路社区作为伊金霍洛旗创新工作的先行先试示范点,自2017年开始,逐步强化城镇社区暖心党建的实施力度,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以社区“暖心事”为抓手的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品牌项目。依托社区“暖心事”项目的实施,形成“自上而下”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模式,构建起“以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网格、业委会(自管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在探索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聚焦顶层设计,构建“自上而下”党建引领新模式
        通过“社区暖心事”和暖心事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运作,探索总结出一条依托信息化平台的“5245”工作法,构建起“镇党委—社区联合党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五级多网党组织体系,将党组织和党员内嵌入治理主体之中,使党建引领与社区治理获得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哪里有问题、有需求,哪里就有党组织”,在社区治理格局中坚定明确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一是旗帜鲜明加强党的领导。

各级党支部书记为主要负责人,切实给党组织定好位,鼓励党支部书记敢于负责、主动作为,切实将党的组织及工作有效嵌入、全面覆盖到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体中。二是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充分吸收优秀人员和先进力量,将其放置在党组织领导班子中的重要岗位,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三是“党员牵头、服务划区”。党员牵头,通过灵活运用信息化平台、开会、入户走访等多种“传统+现代”的信息搜集方式,有效倾听百姓诉求,畅通民声传递渠道。
二、推进协同共治,充实“自下而上”自治主体新力量
        如何让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王府路社区以“社区暖心事”项目为抓手,紧握“党建引领、协同治理”这一主线,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网格、业委会(自管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一是促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增强核心引领作用。同时,在经过与党员代表和党员骨干充分协商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各党支部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章程,为增强各党支部的规范化管理提动制度保障,巩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二是优化社区公共服务场地资源,打造党群服务阵地。联合专业社会组织,打造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基地、数字化教育基地、舞蹈排练功能室、传统书法工作坊等场所,逐步打造并完善社区综合性服务阵地。三是细化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明确社区服务方向。以季度为单位,定期开展各类社区外展活动。通过各类外展活动,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显在、潜在需求,经过梳理、分析和总结,明确社区服务方向和内容。同时利用社区外展活动,挖掘社区内有时间、有意愿、有能力、有精力的社区居民骨干和党员代表,作为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为深入推进服务内容,培育孵化社区自组织奠定基础。四是培育孵化和提升社区自组织,拓展居民参与载体。以需求导向,结合居民的兴趣诉求,培育孵化文娱类、志愿服务类、协商自治类等多支社区自组织,丰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事项渠道和载体,提高社区自组织在社区动员、组织策划、心理疏导等方面的能力,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奠定队伍基础和能力基础。
三、探索一核多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以党支部为依托,党员服务辖区居民的新模式下,不断探索辖区居民、社会专业组织群策群力、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一是社区党组织、居委会通过社区党总支征集、信息化平台征集、社会组织征集、两代表一委员提案和入户走访征集等五种途径收集信息。 “线上+线下”多种征集渠道,既考虑到习惯以传统渠道反映问题的群众,也很好的顾及到年轻人群体,确保了获取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经过梳理后,一些小问题小毛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有效避免小事情拖成大事件。二是完善党员议事会、民主生活会、党务公开、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立足“网格全覆盖,服务心连心”,形成“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党群议事、调解工作方式,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为民服务、社区治理结合起来,构建起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服务管理新格局。三是推行协商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完善社区协商委员会和片区议事小组。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凡公共事务和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尝试通过居民自主、自愿、自治方式讨论决定。
        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相辅相成、密切联系。把基层的工作做好,既是党的建设的要求,也是基层群众的需求。行百里者半九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发扬工匠精神,一环紧扣一环谋划部署,一任接续一任深化提升,持久发力,精益求精,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调研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N].经济日报,2020(1).
[2]陈东辉.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J].理论与改革,2019(3).
[3]孙萍.中国社区治理的发展路径:党政主导下的多元共治[J].政治学研究,2018(6).
[4]叶林,宋星洲,邵梓捷.协同治理视角下的“互联网+”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以G省D区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