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思考与浅探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李煦 张湫
[导读] 智慧课堂环境下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教学价值就是通过现代科技完整关注学生阅读的全过程,持续激发阅读兴趣,有机渗透阅读策略,有效引导阅读建构。
        李煦   张湫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九中学   236000
        摘要: 智慧课堂环境下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教学价值就是通过现代科技完整关注学生阅读的全过程,持续激发阅读兴趣,有机渗透阅读策略,有效引导阅读建构。
        关键词:智慧课堂  名著阅读   课程化
        智慧课堂环境下名著阅读就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名著教学,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名著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 。
        把名著阅读课程化,有意针对网络阅读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倾向,让学生回归完整的健全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相对完整地接触一些原典,给人生发展“打底子”。
        中外名著是人类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全人类文化的精华,更是全人类的精神食粮。任何类型的名著都包含深刻的含义和意义,真正读透一本名著能让学生受益匪浅。初中生正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名著阅读教学,除了语文教育的需要,更是人文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需要。“读书养性”,用“整本书阅读”来“磨性子”,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
一、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思考
        1.初中读整本书的必要性
        近几年中考对名著的考查越来越重视,由名著与小语段结合竟然到名著大阅读,并且要求结合全书概括相关内容,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读整本的书。其实读整本书历史悠久,自孔子设坛讲学以来,整本书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体教材。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提到:“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做辅佐。”1949年,叶圣陶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中这样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而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中学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
        2.初中名著阅读现状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有调查显示,初中生在选择名著阅读文本时主要是以小说、散文为主,由此能够看出他们在名著阅读上只是消遣而已,对于名著更深层次的含义或是写作技巧上都没有给予关注和重视。因为不是所有名著作品都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名著离我们生活的比较远,或者与我们的语言、风俗迥异,学生并不想主动阅读,更不要说静下心来去研读,只是泛泛的浏览,了解个大概内容,如果要他说的连贯一点,或者提到其中某一细节,就无所适从了。
        随着名著在中考中分值占比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往往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阅读,只是对名著的名称、作者及内容简介进行了记忆, 很难真正理解名著的内涵,这种功利性的读书虽然分数提高了,却和阅读名著的初衷出现了偏离。随着考查对整本书内容要求的增加,随意性的阅读也不能应付了。


        由此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初中生在名著阅读上整体情况较差,需要教师做好名著阅读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名著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上的作用。
        3.初中名著编排特点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说:“现在语文教学问题就是读书太少,很多学生只读教材、教辅,很少读课外书,所以语文素养是无从谈起的。针对这种情况,统编教材抓住了读书兴趣的培养这个‘牛鼻子’,整个教材课文数量是有所减少的,但是衍生阅读的量是大增的。就是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
        统编语文教才推荐名著,采用一拖二的方式,每一部必读名著的后面都有两部选读的。编排梯度由易到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及阅读理解水平。
        4.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除了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之外,我们还想尝试着把名著阅读课程化。名著阅读课程化,就是要把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有规划,有指导,给时间,出成果。让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课程的“正规军”,让课外阅读从“自由化”走上“课程化”的道路。
二、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探索
        根据近几年的摸索,结合不同名著的特征,我们总结出不同的课程化模式,现以《水浒传》为例简介其中一种。
        《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尤以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李奎等人最具神采,他们有共性也各有不同,我们就从这些人物着手设置课程。
        课前让学生先把关于这个人信息表(包括人物、别名、爱好、星宿、武器、在梁山职务、结局等)在平板电脑上填好上传,老师一打开就能看到对错。然后进行抽读与此人相关的回目,课堂上让学生概括这些回目的内容初知此人性格。再找出与此人相关的人物,在平板上画好关系图发到群里看谁做得完整清晰。接着寻章摘句,精研细读,读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最后,定点聚焦,探求人物的思想内核,并结合背景知人论世来分析其性格形成原因。
        按照这样的模式排好顺序,主要人物一节课一个,次要人物几个放在一起分析,十节课就能把整本书分析完。因为教师在设置课程时理解学生晓得什么和能做什么,从旁指导就够了,主要是学生巧用平板自主阅读,再加上恰当的评价方式,学生阅读的兴趣高涨,内容也掌握的很好,并从中受到很多教益。
        智慧课堂环境下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教学价值就是通过现代科技完整关注学生阅读的全过程,持续激发阅读兴趣,有机渗透阅读策略,有效引导阅读建构。智慧课堂环境下读整本书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充分利用智慧课堂从“教文”变为“教人”,这是智慧课堂环境下名著阅读课程化读整本书教学的终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婷.方法引领,智慧教学——以《简?爱》为例谈导读名著的教学策略[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7(10).
[2]陈吉指.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17(63):62-62.
[3]王敏维.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语文名著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上),2018(7):135.
[4]2011年版《课程标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