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永远不会迟到——在“任务”驱动下的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王莉
[导读] 感恩教育是如今思政教育中的一大亮点,除了在平时教育中不断渗透,还应当寻觅一个契机帮助他们表达出这类感情。
        王莉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感恩教育是如今思政教育中的一大亮点,除了在平时教育中不断渗透,还应当寻觅一个契机帮助他们表达出这类感情。本文就尝试将数学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方式渗透进德育教育,帮助孩子感受父母的艰辛,理解他们对自己的爱, 最后尝试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关键词】青春期、任务驱动、感恩

        “老师,谢谢您!”晚上九点多,我手机上突然收到小张妈妈的一条短信,正纳闷,一大段留言又映入我的眼帘:“这会儿我加班回家,桌上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和一大束鲜花。花束上夹着一张卡片,工整地写着,“妈妈,您辛苦了,尝尝我亲手做的生日面吧。祝您生日快乐!”
        看完短信,我很开心,却并不意外。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三个月前,那天晚上也是这个时间,我接到了小张妈妈的电话,她的语气充满了焦虑。她告诉我小张最近越来越沉迷游戏,回家之后天天锁在房间里,不仅不做作业,对父母也不理不睬,他父亲一怒之下就把手机砸了,现在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家里气氛也很压抑。她一边说一边不住地抽泣,请求我帮忙缓和她们的亲子关系。我虽然安慰着答应了,但心里毫无把握,因为这不是她第一次联系我了,我也曾和小张谈过几次,但每次他都是低着头,抿着嘴不说话,回到家态度更差,甚至责备父母向我告状。他不是个例,独生子女家庭的宠溺,青春期的叛逆,网络游戏的影响,致使他们漠视亲情,不懂感恩。而且正面说教收效甚微,我得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法子。
        第二天,我正在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自行探究一个数学问题,突然闪现一个灵感,能不能将这个任务驱动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于是,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计划在全班推行开了。
        第一个月的主题:父母的喜好。

每周我会具体布置一个题目,比如父母的工作内容,喜好吃的菜……第一周的时候,我发现小张同学交上来的记录本一片空白,于是找他询问,他还是抿着嘴不说话。我翻开其他同学认认真真的记录给他看,然后故意说:“小张,看来你的侦查能力不行啊!这个比赛开局就输给同学们啰!”他很不服气地一把夺过本子:“老师,我只是忘记做了,明天给你!”第二天,我将他交过来的记录与入学信息对比了一下,竟然大部分都是正确的。看来他应该回家跟父母交流了。在之后的调查记录中,我发现他虽然偶然会有个别问题空着,比如爸爸喜欢的颜色、食物,但大部分都能认真填写,没有再出现交白卷的状况了。
        第二个月主题:回忆和父母之间发生的点滴,每周记录一个小片段。有的学生写的是与父母一起做家务,有的是写与父母一起走亲戚,小张回忆的是小时候有次与父母一起出去旅游,那是他记忆中一家三口最欢乐的时光。只是后来因为父母工作非常忙,就再也没有机会一起出去旅游了,看到我这里我似乎渐渐明白了些什么。于是在下周的任务中,我让同学们写最想和爸爸妈妈做的一件事情。果然,小张写道:希望妈妈能少加班,多在家里陪陪我。我把这些内容都发给了他妈妈,希望她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第三个月,我先是要求每位学生写封信给自己的父母。当我布置这个任务的时候,班级里顿时一片哗然。我扫视了一圈教室,发现小张出奇地安静,似乎在默默地思索。第二天早上,他妈妈发来短信,儿子的信使他们家的关系破冰了,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全家聊了很多……我此时心中长舒一口,似乎我的这个方法奏效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回家学做一道食物,并让家人品尝,这个任务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并不困难,我利用课间和学生闲聊,他们都争先恐后告诉我他们的拿手菜是啥,当我望向小张同学时,他挠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他就只会泡面。我说没关系啊,泡面用心做,也可以很好吃。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没想到过了一周,就收到了开头的那条短信。
        此时,我感受到,这些孩子并不是不懂得爱,只是不习惯主动沟通,不懂得表达。对于青春叛逆期孩子的家庭来说,教师起到的纽带作用非常重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这个解惑也包括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运用真情实感的探索和体验手段来引导学生,春风化雨,静待花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