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力 李梦影 孙加琦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先入院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入院的4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42/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32/45)、护理总满意度为75.56%(34/4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疾病治愈水平。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效果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数不断增加、老龄化不断加剧,我国急性脑梗死(ACI)患病率也随之上升。据调查,我国每年新发卒中为150~200万,年患病率116~219/10万,年死亡率58~42/10万。ACI患者常伴肢体功能障碍,同时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自理能力降低以及生活能力不足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极易发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不利于疾病康复与预后。因此针对ACI患者,除需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还需加强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使患者保持更佳的精神状态,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依据其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常规护理,护理质量较佳,以此促进患者预后恢复。相关研究显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患者预后恢复。但目前关于护理干预应用于ACI的临床效果相关文献较少,故本文就此进行研究,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先入院)和观察组(后入院),每组45例。对照组中45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26∶19;患者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为(59.72±3.14)岁。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27∶18;患者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59.16±3.07)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临床相关检查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间均在6h以内,瘫痪机体肌力在3级以下,且经头颅CT检查和MRI检查确诊未出现脑出血的患者;研究对象均已了解与研究有关的事项,包括研究价值、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等,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开展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神经功能存在障碍、肾脏功能不全、意识模糊的患者;基础资料缺失、治疗依从性较低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饮食、生活习惯等进行指导,密切关注其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服用药物,并给予常规语言、肢体等康复训练,必要时采取一定心理支持等。。观察组采取全程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优质环境。建立安静、整洁和舒适的内部护理环境,让患者在住院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时提升舒适程度。护理人员需要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同时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掌握患者与家属在疾病恢复方面的需求。对于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健康教育知识,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形式进行说明,给患者提供温馨的康复环境,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②护理责任制度。护理过程当中护士长负责全部工作的规划和管理,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划分责任小组,每一名护理人员负责3~5例患者,做好岗位责任制度,并且完善各级人员的职责。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分别负责相应的护理职责工作。按照患者病情程度,一些危重患者安排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负责护理,一些病情稳定或是年龄相对年轻的患者可以安排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但需要责任组长或高年资护士做好必要的业务指导工作。③风险管理措施。优质护理的目的是要让患者全方位感受到护理过程的舒适度,因此对于护理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应采取严格管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就要帮助患者适应住院环节,并告知家属医院内某些设施的使用方法,对其疑问要积极回应并解答。与此同时,做好风险因素的控制。如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降低,出现跌倒、坠床的可能性高于一般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预见性风险防范措施,避免突发事件的出现。必要时也要对患者进行医院内部规章制度的教育,防止患者产生错误行为。④康复指导。按照患者的康复情况制订康复指导措施,为脑梗死急性发作患者恢复日常活动功能提供康复方案。所有的训练方案需要有专业人员的陪同以确保安全。前期的训练过程可以以简单的床边训练为主,如喝水、上肢功能训练、简单下肢功能训练等。随着患者恢复进度的推进,可以过渡到一些简单的室内训练,在医护人员或是家属的帮助之下尽可能按照完成的联系动作进行恢复。⑤用药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禁止患者随意增减药物以及停用药物,并向其介绍各类药物的性能以及不良反应。针对静脉输液患者,应严格控制药物滴速,以免出现心力衰竭。密切关注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效果与临床反应,若患者存在神志不清或其他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师,同时给予针对性处理干预措施。⑥饮食护理:应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指导其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以及鱼类等,并加强运动,增强其抵抗力。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png)
3讨论
由于急性脑梗死本身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疾病,如果能够尽早、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护理以及治疗,运用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治疗效果,那么很有可能可以减少患者的发病率、致死率,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改良常规的护理模式,积极主动的进行医患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增强他们对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护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尤其是在恢复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李蕾.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263-264.
[2]王悦.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56-257.
[3]孙丽娜.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245-246.
[4]刘丽玲.浅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8):173-174.
[5]韩静.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6):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