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彩霞 王晗 张月莹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目的是研究医院工作人员感知的高危药物的认知状况和影响,以确定干预措施。该方法在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随机挑选80名护理人员,并在高度危险药物认知调查委员会的基础上进行调查,以了解医院护理人员对高度危险药物的认知状况,并通过分析后勤对等分析的影响制定干预措施。65.71%的护士意识到高质量药物的知识;84.06%的护理人员认识到高危药物的风险预防;根据调查结果,47组已知,33组不知道。从单一的多因素物流偏差分析中发现的高风险药物的认知影响是服务年限、职位安排、学习状况、特殊培训条件、获取知识(P 0)。05).结论认为,医院护理人员一般承认高危药物的认知表现,加深对高危药物的认识,提高识别高危药物的能力,提高报告药物干扰的意愿,并将措施与高危药物的认知影响联系起来,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物的认识。
关键词:医院护理人员;高危药品;认知现状;调查;干预对策
引言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如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提升药物管理水平,即是医院发展的保障,也是民生健康的基础,更是医疗服务水平的体现。基于此,本次探究医院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现状调查及干预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12月医院流行选举80名护理人员、9名男性和71名女性;年龄:≥ 57岁≥ 23岁;服务年限:1-5年45年;5年35年;熟练程度:24年,本款及以上各款56年;级别状况:25名护士、55名护士和55名护士。包含的标准:2018年1月至12月的医疗保健;一年多的临床活动,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药品,消费者,全天护理专业毕业;了解研究项目并与研究人员合作。排除标准:怀孕期间的护士;未充分参与研究或在过程中结束。
1.2调查工具
在参考相关文献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信度>0.85,效度>0.70),并针对疑难问题咨询医疗、药学、护理等相关专家的意见正式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①问卷说明,简要介绍调查目的和填写问卷的方法。②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30岁,30岁~,40~60岁)、学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职称(初级、中级、副高、正高)、工作年限(<5年,5年~,15年~,≥25年)等。③对高警示药品的认知态度:包括对高警示药品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参加高警示药品培训意愿、对高警示药品知晓意愿等,均为单选题。④高警示药品相关知识水平的测评,涵盖高警示药品基础知识、储存管理、给药事项及用药风险4个方面。为较大程度节约医护人员的时间和精力,问卷主要采用选择题方式,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4],非常了解为4分,基本了解为3分,了解一些为2分,不了解为1分,总分为10~50分,得分越高表明高警示药品相关知识掌握越好。总分低于60%(30分)为低水平,60%~80%(30~40分)为中等水平,高于80%(40分)为高水平。
1.3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填写、现场收回的方式,调查时坚持知情同意的原则,采用无记名形式作答。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知识的认知调查结果,见表1。
.png)
2.4护理人员高危药品认知的单因素分析,见表4。
经单因素分析得到,护理人员高危药品认知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级别、学历状况、专项培训情况、知识获取途径(P<0.05)。
.png)
2.5护理人员高危药品认知影响因素,见表6。
研究中,将护理人员高危药品认知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所得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据此进行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变量赋值如表5所示。
.png)
经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护理人员高危药品认知与其工作年限、职称级别、学历状况、专项培训情况、知识获取途径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6所示。
.png)
3讨论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法律知识健全,对自身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改善,在就医过程中就医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样情况,医院需要不断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性以及医疗服务优质性才能更好的为前来就医的患者提供良好服务质量。在医院药物管理过程中尽管已经启动了三角警示标识,但是对于医院药物管理还是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这样的情况对于医院的药品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创新医院管理方法,提升药品管理质量,让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可以更加安全更加放心。药物管理需要贯穿于药物使用的整个流程,包括药品的采购,输出,管理等。药品采购需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以此保证药品的质量同时不采购三无产品。高危药品是医院药物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品管理过程中需全面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尽管三角警示标识具有一定的药物管理作用,但是对于高危药品管理仍然存在宽泛性。
3.1现状分析
(1)医务人员高警示药品知识认知现状。尽管我院大多科室都建立了高警示药品风险防范措施,如高警示药品单独存放、张贴醒目标识等,但医务人员对高警示药品风险防范意识仍较为薄弱。建议(2)医务人员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工龄越大,其对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情况越好,这可能是随着工作时间和工作经验的增长,或多或少会参与到相关培训中,因此对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情况越佳。(3)高警示药品培训现状。所有人员均愿意接受相关培训,说明我院医务人员接受高警示药品培训不足,因此亟待加强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的认知。
3.2对策分析
①加强培训。护理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高危药品的管理效果,因此需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集中学习高危药品管理手册、纠正错误管理等方式,向其介绍高危药品的种类及用法用量、禁忌证、适应证、作用机制、易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等。②强化验收。护理人员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做好药品验收工作,保证药品入库安全,及时处理不合格或过期的药品。③做好建档。运用计算机技术,做好高危药品管理与分类,并对其种类明确划分。④严格存放。由专人根据高危药品药性进行专柜分类存放。放置过程中相同通用名的药物根据不同剂型摆放,每个剂型使用不同颜色标识。字体相近或包装相近的高危药品分开存放,并在外包装上用不同颜色标识。⑤设立醒目标识。警示标识要醒目,针对性强,且全面,同时做好冷藏与干燥工作。失效期近3个月内的高危药品挂上标识牌,以便提醒护理人员优先使用。⑥定期检查。确保所存放的高危药品的有效、充足。同时高危安全管理小组不定时抽查,检验高危药品管理方法落实情况,针对检查中存在问题及时修正。
医疗安全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医疗机构最关心的问题,保证用药安全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部分高危药品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一旦发生用药错误,将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一些高危药品用药范围专科性强,若出现差错,将会给患者造成极大伤害。高危药品贯穿整个医疗过程,如何加强高危药品管理,保证其安全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危药品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进一步提升药物安全管理水平,让医院药品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使药品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患者用药更加安全,降低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用药不良情况发生,值得在医院药品管理过程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柯萌.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2]孙林军.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J].现代养生,2018(20):94-95.
[3]张蕾.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的研究与实践[D].南京医科大学,2018.
[4]刘力瑞,李津,刘旭莹.护士对高警示药品认知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8,31(29):3632-3635.
[5]申良荣,朱晓荣,辛爱利,姚晚侠.护生高危药品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8,23(1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