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向健康、走向阳光——利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施佩娟
[导读] 作为一所城镇幼儿园,利用什么材料开展区域活动呢?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城镇丰富的自然资源。
        施佩娟
        张家港市泗港实验幼儿园  
        摘要:作为一所城镇幼儿园,利用什么材料开展区域活动呢?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城镇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此,我们坚持“一切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利用城镇自然资源开展区域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字:区域活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策略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更应该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区域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游戏活动。它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让幼儿掌握初步的行为规范,掌握良好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交谈,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具有初步的责任感。
        一、区域活动有利于调整幼儿的愉快情绪
        情绪是以人的需要为媒介的心理活动,又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有满足自身需要而引起的态度及体验,如高兴、欢欣、满足、舒畅等;因违背自身意愿而引起的否定态度及体验,如愤怒、忧愁、哀怨、憎恨、烦恼和绝望等。愉快、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情绪控制能力比成人差,常会为一点小事一会儿笑、一会儿哭。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孩子调整愉快的情绪,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首先,区域活动的环境产生愉快活动的心理。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是幼儿开展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布置。我们利用城镇自然资源为主要材料,为幼儿创设了土布、带子、纱、芦叶等材料的生活区,让孩子进行纺纱、石磨、纳鞋底、勾花、叠土布等活动。将树叶、豆类、稻草、小木块、芦竹、竹棒、蚕豆等投放在探索区,让孩子进行数数、排序、做小实验等活动;将小麦杆、树叶、果壳、狗尾草、石子、泥土、豆类资源投放在表现区,让孩子进行装饰、拼土等活动;将小木块、泥土、各种土布、土布做成的水果、野花等投放在建构区,让孩子进行搭建活动。
        其次,区域活动能帮助幼儿学习以适当的方式宣泄消极情绪。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要求幼儿一味压抑、控制消极情绪,而是帮助他们学习选择对自己和他人无害的方式去疏导、宣泄这种情绪。而区域活动则是幼儿松弛紧张情绪的良好方式,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例如,幼儿在结构区玩时,有时会把搭成的物体用力推倒;生活区里照顾娃娃的“爸爸”正拉下娃娃的裤子打屁股,嘴里还念念有词:“老是不吃蔬菜,看我打你屁股。”可能爸爸在平时就是这么教训他的。这些都是幼儿进行宣泄的表现,之后脸上总会露出一种满足和痛快的表情。
        二、区域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坚强性格
        性格是决定一个人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幼儿期是性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
        第一,区域活动能培养孩子独立克服困难的习惯。在活动中,他们与小朋友来往,自己完成作业,即使有一定困难,孩子也会克服困难完成。有一次,我在探索区投放陀螺,要求孩子用一根布条鞭子让陀螺转动起来。活动刚开始,绕布条这个动作就把小朋友难住了,布条总是绕不到陀螺上。有的孩子布条还没绕完就脱落下来;有的孩子像包粽子一样用布条把陀螺扎起来,可是陀螺不能抽打了;有的孩子绕布条时用手指压住布条,这样虽绕好了,可是抽布条时陀螺不能转动起来。于是,他们一次一次地进行练习,互相商量怎样来绕布条。

正在这时,俊俊的陀螺一脱手掉在了地上,可是陀螺却在地上转动了好几圈。这一发现使小朋友都围到了俊俊身边,询问俊俊刚才是怎样把布条绕上去的。俊俊说,是把布条从最小的地方开始绕,沿着陀螺的身体像排队一样把布条绕上去的。于是,大家都开始尝试。孩子们的陀螺终于都转动起来了。只有孩子经常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他才能体验克服困难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变得坚强起来。
        第二,区域活动能发展孩子的持久性。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给孩子设置力所能及的目标,为发展孩子持久性创造条件。如探索区中磨椿壳,孩子的任务就是把椿壳用砂砖磨出一个洞,可以用来削黄瓜皮就算成功了。开始时,小朋友们很好奇,纷纷动手磨起来了,可是磨了十几下还不见洞,就不想磨了。这时,老师告诉孩子:“削皮机就是模仿这些削皮工具制造出来的。比一比谁的洞磨得大!”听到这样的话,孩子们继续拿起椿壳磨了起来,最后大家都磨出了洞。在收获成功的同时,孩子们的持久性也得到了发展。
        自信对幼儿来说是终生有用的、极为重要的营养素,它是通往成功、迈向胜利彼岸的良好工具之一,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自信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区域活动满足幼儿心理需求
        孩子希望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试一试,渴望像大人一样工作、生活、学习,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但是受自身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体力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无法真正像成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在游戏中,幼儿是完全自由和自主的,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在游戏中幼儿是没有压力的,他们可以成为游戏的主人,可以主宰自己的世界,而不受别人的支配,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多样化的探索,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来模仿和再现周围的人和事物,来使自己理解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得到满足。在建构区中,小“建筑工”们会变戏法似地运用土豆、蚕豆、萝卜搭建出一座座高楼大厦或东方明珠;在语言区中,孩子们会用稻草、竹片、树叶等拼出自己认识的字;在美工区中,孩子们用各种自然资源装饰动植物和拼搭成各种图案,以及制作蛋壳灯、竹子动物、稻草娃娃等;在探索区中,孩子们探索水果、植物、工具等分类、不同种子的奥秘,尝试着“沉与浮”;在棋类区,小“棋手”们手握梨子跳棋、贝壳象棋等时而激动,时而蹙眉,还不时拉上老师与他们对阵。
        在运动区中,土布飞碟可以让一个个小“杂技演员”大显身手。土布沙包被孩子们用来玩“夹包跳”“造房子”“给小动物喂食”等的游戏。在长长的布棍里塞入电线和棉絮后,可以随意弯曲,孩子们像魔术师一样,变换无穷,或把布棍放在鼻子上,模仿大象来回走动,或坐在树墩上,拿起布棍休闲垂钓,或把布棍摆在地上,练练跳小河的本领,或在布棍顶端缝上纽扣接起来。幼儿大胆想一想、试一试,通过相互商量、讨论,合作玩出了踩水浪、钻圈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还有的幼儿玩起了“小小火车”“推拉车”等。孩子们用稻草绳可以跳、抓尾巴、做轿子,也可以踩绳、钻绳、做绳的风车转,还可以替代竹棒,许多小朋友一起跳绳棒、接龙、拼图……幼儿创造出了多种玩法。区域活动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对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之,利用城镇资源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代替的功效。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情绪积极愉快,活泼自信,想象力丰富,交往主动积极。可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实施幼儿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开展城镇幼儿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好方法,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研究[J]. 翟冬梅.东西南北 2018年14期
[2]刍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游戏活动的融合[J]. 蔺金晖.教育革新 2016年06期
[3]幼儿幽默感培养浅淡[J]. 翟媛媛.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9年1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