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莹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龙塘中心幼儿园 辽宁省 大连市 11604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交往能力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的交往能力是指在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习、游戏中所建立的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如何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幼师 儿童交往能力 促进
一、通过教师的积极评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树立信心,激发幼儿的交往动机
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游戏、生活情况作出的价值判断。幼儿由于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认知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对自己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往往通过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而这个成人一定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教师可以算得上是幼儿心目中最富权威的人了。所以教师的评价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人格心理学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幼儿需要教师的肯定,教师积极的评价有助于儿童道德观、认知能力和人格的发展。积极的评价可以加强大脑皮层与中脑内扁桃体--主管情绪的联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情绪,勇于为自己确定目标,善于求知探索,以愉快的期望迎接生活。那如何通过教师的积极评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得到积极情感体验呢?
首先,教师评价要注意面向全体。《纲要》指出,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我们应该知道,生存发展是儿童的基本权利。我们不仅要承认幼儿的年龄特征,而且要承认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尊重儿童。在工作中,教师要更多地关心了解每个幼儿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特别是对那些易被忽略或易受歧视的孩子,努力去发现肯定他们的优点、进步和成绩,使孩子感到你的赞赏和鼓励。当你把注意的目光转向关注孩子的优点和成绩时,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如有的孩子虽顽皮,爱闹事,但聪明、思维活跃;有的孩子虽不怎么漂亮,甚至有点丑,但讲究卫生、能干、乐于助人;有的孩子虽不够聪明,活泼,但很懂事,会关心别人;有的孩子虽然很内向,但从不挑食,身体健康,接受力较强;有的……对这些,都应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幼儿感受到老师表扬我,是喜欢我的,我行,从而信心倍增,愿意参加各类活动,乐意与人交往。
其次,教师评价中要注意对幼儿进行纵向比较。《纲要》指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有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横向比较和不公平的竞争,会压抑孩子的自尊感、自信心。既然承认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那就不能拿一个人的短处和另一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差,越没有信心,而要进行公正的比较,将幼儿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纵向看进步,及时发现和肯定孩子所获得的任何一点成绩,使孩子感到你的赞赏和鼓励,才有利于鼓足干劲,提高信心,使他们昂首努力前进。
第三、教师评价中要注意对幼儿的赞扬要适度。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是自信心的自然结果,又是重要成因。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欢乐,要对幼儿进行适度的赞扬。教师真诚的肯定,实事求是的表扬是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通过同伴的积极评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幼儿交往的积极性
幼儿自信心的形成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依靠个人在人际交往中为社会接纳、赞许的体验等。幼儿除了与成人的交往外,更多的是与同伴的交往。他们无时无刻不受同伴的影响,同伴对他的评价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交往的积极性。
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类情况,有的幼儿从不与人交往,教师主动接近他也不行,表示关心多问他几句,他就哭。问其原因,有的孩子就说"小朋友都说我不聪明"。可见,同伴评价对幼儿的影响之大。那如何使幼儿对同伴的评价朝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呢?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
首先,教师对幼儿的积极评价,能促进同伴对其也作出积极的评价。前文已提过,幼儿由于受自身水平的限制,往往通过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同样,他们对他的评价也往往依赖于成人,尤其是教师。教师说他好,幼儿就认为他好,教师说他不好,幼儿也就认为他不好,常常人云亦云。所以教师要做到:大张旗鼓地表扬,关起门来批评,帮助幼儿树立起在同伴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又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
其次,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抓住时机,纠正幼儿同伴评价中的消极倾向。例如,在一次评升旗手过程中,由于大班孩子已有很强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有较强的自主性,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为了遵循公平、民主原则,让大家投票选举,一开始还挺顺利,没想到在最后定夺时,幼儿发生争执,各抒己见,互相攻击,这时教师就对幼儿加以引导,告诉他们:"不管谁都会有缺点,犯错误,老师也会,但我们要看他的错误严不严重,优点是不是多于缺点,比一比认的优点多。"这样幼儿也就平静下来,关注起同伴的优点来,最后以积极的态度评出升旗手。
三、通过幼儿自我的积极评价,形成内在的心里倾向,体验交往的快乐上
唯物主义辨证法告诉我们,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只是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外部因素,幼儿自信心的形成最终还是取决于他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幼儿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进行价值的判断和鉴别。积极的自我评价更能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首先,教师和同伴的良好评价能促进幼儿作出积极的自我评价。比如,在一次活动区活动中,某幼儿一直在机械地制作着蛋糕、饼干,与旁人毫不相干。老师问:"你怎么不去卖呀?"她轻轻地回答:"我做得不好。"流露出没人会买的神情,老师凑上去闻了一下,"啊!真香,我先买一个尝尝……真好吃。"她听了立即展开欣喜的笑容,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尝试着去卖,结果被"顾客"抢购一空,她甭提多高兴了,回来时一嘣一跳地告诉老师:"我还要多做点去卖。"这时,她完全相信自己的能力了,从而体验到交往的快乐,激发她进一步去进行交往。
其次,通过一些谈话类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一日生活中,教师可让幼儿多说自信的话,它能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那如何引导幼儿说出切合实际的自信的话?自信心的话不仅是有主见,有独立性的表现,更是一种自尊和荣誉的强烈需要。但由于孩子对事物辨别能力差,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出现偏颇,将愿望和现实混淆,所以会出现说大话的现象,这时,我们不应该斥责幼儿,打击他们美好的愿望,而应让他明白这事暂时做不到,但经过努力,有希望会实现,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了。
其实,孩子的成功感很容易满足,每天给他一个微笑,点一下头,说一句赞扬的话,奖一朵小红花……孩子的心理就得到了满足,就有了成功感,树立了自信心,人也变得越发聪明、活泼、勇敢了,他会更加乐意表现自己,积极地与人交往,交往能力也在此过程中不断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129页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11-230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