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对中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陈冰清
[导读] 这些年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大力推进,促使国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要求班主任在中学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既要维护好班级秩序,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
        陈冰清
        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摘要:这些年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大力推进,促使国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要求班主任在中学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既要维护好班级秩序,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他们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行学习和生活。本文主要对班主任工作中对中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进行浅析。
        关键词:班主任;中学生;心理疏导;方法
        引言:对于中学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正处于成长期,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选择科学合理的心理引导方式进行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得学生能够快乐的成长。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学生心理快乐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与同学和教师相互融洽。当学生心理消沉时,面对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容易出现烦躁的情绪,不能以和善的语气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心理控制力较低,不能正确管控自身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状态容易使得学生在面对不顺心的事情时,出现畏难、逃避等心理,影响了学生学习和生活。
        二、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社会影响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传播渠道较为广泛,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智能手机,他们可以直接通过手机阅读各种信息。但是社会传播的信息质量难以保证,再加上中学生的心理自控力较差,他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从而使得部分学生在接触了不良信息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2、家庭影响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主要活动场所就是家庭,父母的行为容易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部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忙于工作,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导致学生在青春期遇到的问题没办法得到解决,父母也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在后期与学生相互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矛盾,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再者,部分父母在学生面前经常吐槽社会的各种不易,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使得学生习惯用消极的心态看待学习和生活。
        3、学校影响
        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心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但是现如今随着升学压力变大,部分学校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日常学习中给学生施加较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导致学生产生敏感、惊恐、不安的心理,使得学生不能以积极的心理开展学习,不能按时作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三、班主任工作中对中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
        1、通过课堂辩论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信息影响,班主任在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时,应加强学生鉴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将自身对网络信息的看法以及感悟在班级上分享,从而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疏导,防止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影响了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班主任可以通过课堂辩论的方式,给学生制定与网络信息有关的辩论主题,例如网络信息对学生成长影响的利弊,让学生自己准备论点和辩论材料,促使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网络信息的认识程度。因为学生数量较多,班主任可以按照学号将全体学生分成六支队伍,每三支队伍为一个阵营,让阵营按照自身的辩论习惯挑选正反方。当学生辩论结束后,班主任应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告诉学生鉴别不良信息的方式方法,并结合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采用恰当的语言进行疏导,促使学生在今后面对不良信息时,可以有序挑选适合自己的信息,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干扰。
        2、加强情感教育,增加父母与学生之间的了解程度
        班主任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除了通过口头面对面的交谈外,还应重视父母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作用。即使部分学生在学校与教师和学生相处融洽,但是回到家里面却变成另外一副模样,与父母的关系较为疏远。因此,为了全面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班主任应加强情感教育,增加父母与学生之间的了解程度。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特殊节日,比如端午节、国庆节等举办亲子唱歌会,歌词内容学生和父母可以自由创作,促使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拉进父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是每个学生的家长职业都不同,为了确保唱歌会顺利进行,班主任可以在报名时,让父母将自己的联系方式通过微信或者QQ发送给班主任,班主任可以提前告诉父母活动的举办时间。当活动举办结束后,班主任可以结合父母与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然后让获奖家庭分享自己的感悟,给家长和学生提供心理表达的平台,这样家长可以在发表感悟中分析自身的不足之处,学生也能深入了解父母的不易,并在父母和学生发言结束后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合理的方式有序疏导学生心理,促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理进行学习和生活。
        3、学会换位思考,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在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时,首要方式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秉承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观念进行疏导,营造和谐平等的班级氛围,不能按照以往强令教育或者成绩为主的教育方式,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容易增加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矛盾,阻碍了心理疏导工作进行。为了提升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增强心理疏导的有效性,班主任可以在课余时间采用面对面沟通的方式,询问学生最近遇到的问题。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存在听课不认真、违反班级秩序等情况时,班主任应通过委婉的语言,了解学生存在的困难,并积极与学生共同找到解决方法,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还能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心理矛盾。
        结束语: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工作中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应从多个层面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根源,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策略,通过课堂辩论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加强情感教育,增加父母与学生之间的了解程度;学会换位思考,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能够以良好的心理进行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罗志.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疏导[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3(22):100.
[2]沙依甫佳玛丽?阿木提.探究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J].中外交流,2020,26(23):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