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佩
偃师市伊洛中学 河南省 偃师市 471900
摘要:在目前的小学作文批改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累的头昏脑胀,然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关注自己的分数,对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进行纠正,对病句进行修改,但对于布局谋篇,对语言的推敲则是置若罔闻。如何扭转作文教学的困境呢?
关键词:互动、方法、能力、提高
于是,我们萌发了互动态作文的想法,,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互动关系,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命题、批改中去。
一、互动作文的认识
指师生共同参与作文的准备、命题、批改、总结。我们经过教研组的研讨,充分认识到传统批改方法的弊端;通过外出学习,借鉴了其他学校的方法;通过师生的交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数据,了解学生对传统批改方法的厌倦。我们从班里挑出三分之一作文水平比较好的同学,这些同学的作文老师亲自批改,让他们从中学习批改的方法,并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去改其他同学的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再接下来挑出二分之一的同学来批改,逐渐扩大参与批改的人数,以激发大多数同学的兴趣。
二、互动作文的初探
1、现实意义。以往习作,老师布置,学生照抄、照搬,缺乏创新;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今,学生先进行口语交流,小组说,挑人说,说素材,说构思,说文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阔了学生视野,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习作的兴趣,叩开了思维的大门。
2、素材的积累: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聆听花开的声音》(可以记录学校的各项活动,可以写学生的成长感悟,可以写语文课堂的练笔习作,一周三篇);班级建立图书角,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多进入阅览室,积极广泛地阅读,并主动写读书笔记(一周两篇)。
3、命题互补。学生在习作前的相互进行语言交流,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我们借助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命出自己喜欢的题目,每人至少三个,教师然后按考点设计归类,在作文训练中有计划的采用。这些题目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老师命题的不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参与命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过程。
4、批改互动。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来,作文训练成为大家动手、动脑的集体行为。根据中招作文评分标准,先明确优秀作文的要求,如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方面,在每次作文后,教师或布置学生于文后写上“写作感受或心得”,交换写“评语”如文章的优点、缺点、改进的方法及读后的心得等,教师再根据情况面批或书面点评,最后让学生写上“看了评语之后的体会”。教师再二次评改,这样一篇文章几经人手,改变了以前那种仅仅凭教师一人说了算的做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5、互谈体会。作文得优秀的同学不知道自己好到哪里了,作文失利的同学不知道失利在哪里,也就是对自己的优缺点不明确,通过小组的讨论,大家对自己的优缺点进一步明了了,这样在二次作文的时候会进行修改,有利于再提高。
6、互推佳作。
将修改前后的优秀习作张贴在教室的墙报上,将进步大的同学的习作片段进行展示,学生对自己精心修改的习作兴趣大增,更激发了同学们习作的积极性。期末的时候,将这些佳作收集起来,出一个小册子,或者发表在校报上面,学生看见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那兴致真是空前。
三、互动作文的实践
1、学生参与到训练读写中去。批改他人作文的过程,是对读写能力的再次训练,对学生思维的再提升。比如,改正错别字,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正确书写词语的能力;找出并修改病句,既考察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写评改意见,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进行再分析、 再构思的过程,也是一个创作过程和锤炼语言的过程,可以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准确达意的能力等。看一篇好文章, 能使评改者从中受益,评改较差的作文,同样益处不少。对文法的错误之处,会在自己作文时倍加小心;看到潦草难辨的字迹,在头疼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书写的重要性,会自觉地把字写工整。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必然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语言更生动。 在对不同等次文章的品评、比较中,学生的鉴赏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写作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另外,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还可以避免教师的某些成见,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一次批改和二次批改。学生在各方面的见识毕竟有限,要使学生作文批改上轨道,教师的示范、指导至关重要。如何评价一篇作文?我们是按照中招批改的标准进行的。一类文:紧扣话题或材料,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有文采。结构严谨,构思新颖、巧妙。书写优美,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二类文:扣住话题或材料,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文从字顺,语言准确,比较生动、形象。结构紧凑,构思新颖。字体端正,书写正确、卷面干净。三类文:基本扣住话题或材料,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语言比较通顺,有少量病句。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晰。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有少量涂改。四类文:不扣话题或材料,中心不明确,没有具体内容。语言基本通顺,病句较多。结构层次较混乱。条理不够清晰。字迹潦草难辨,错别字较多,有较多涂改。学生初学作文评改时,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最好先把学生的习作浏览一遍,对此次习作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了然于胸。然后选出较为典型的一两篇印发给学生,结合评改标准一一细评,并讨论如何修改。这样操作几次之后,学生大多能明白各种修改要领:改什么、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教师在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时,要注意提醒学生改笔要慎重。评语要精当,应具有启发性,三言两语,指点迷津;用赏识的眼光看每篇习作,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哪怕一段话、一句话写得好,也要给予及时肯定。在阅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除用“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可教学生学会旁批。并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质疑,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然后教师再对文章和批语进行二次批改,文章是否有不当之处,评价是否合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评价是否精准。
3、一次习作和二次习作。在训练中,我们先布置学生对一些熟悉的内容进行片段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比如在足球比赛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足球比赛的场面写下来,或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下来,这样,从片断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的作文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先让学生在《周记》上习作,经过修改的文章,再写在《作文》本上。别人批改过的二次作文,自己要写上批语(即自评),谈自己的修改,谈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教师前期训练指导,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侧重评价内容方面,积极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后期训练可以着重加强作文技巧的指导,比如对学生进行《作文开头和结尾技法》的指导和训练,此时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后,希望自己的作文在谋篇布局、结构安排、文字运用诸方面更上一个台阶,设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真正唱“主角”,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 创造的习惯, 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四、探索中的收获
我们学习,我们创新,通过互动作文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修改水平,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大家从繁重的工作中逐渐解放出来,为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