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图像识读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王春平
[导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逐渐受到了多方重视。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加强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加强自身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王春平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256652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逐渐受到了多方重视。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加强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加强自身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图像识读是美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美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图像识读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具有综合思维意识以及资源检索意识,通过整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图像信息以及图像识读技巧对同学的识图能力进行训练,为同学提供丰富的直观感受,加强同学的感性思维,进而培养同学的审美能力和识读技巧,激发同学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同学的美术爱好。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图像识读;教学方法;
引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信息是教师最常用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以及资源整合意识,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对小学美术图像信息进行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分类和信息处理,帮助同学创造沉浸式的美术图像解读情境,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本文现分析研究如下。
一、图像识读能力
        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美术图像是美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美术图像,分析不同美术图像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色彩运用等内容,加强对学生美术感情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图像识读能力就是学生在遇到美术作品时能够进行观看、识别并且通过美术作品提供的信息分析和解读作品,进而分析图像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所运用的技巧等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之一,更是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的重要能力,对学生的情感表达以及问题分析都具有重要的帮助。
二、如何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如上文所述,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对于今后的工作、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如何加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对于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美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此本文认为,教师应当从以下三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1、教师应当对美术教材及课外内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别的图像信息,进而调动学生图像识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的能力。图像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素,而调动学生的图像识读兴趣是美术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首先,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图像资源,在提供资源中,美术教师不能只局限在美术教材当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专题进行课外拓展。如在表达喜悦这一专题中,美术教师可以以教材的内容为基础,适当添加国内外优秀的名画作品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不同美术图像中关于喜悦的表达方式,进而加强对于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

其次,美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图像要表达的情感色彩以及运用的表达技巧,并通过设问等方式激发同学对于图像识读的兴趣,调动学生在美术课堂的积极性。在传统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学生对于美术课堂不重视,教师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应当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设问、为同学提供丰富的图像资源等教学改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图像识读能力的兴趣。最后,美术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切准学生对于美术图像的兴趣点,这样才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整合相关美术图像资源,调动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节日这一美术专题中,学生对于国内外不同的节日有着一定的兴趣,美术教师可以在立足国内节日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国外的一些节日,并且对每个节日都寻找一些相应的图像,在教导学生节日传统以及风俗习惯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图像中的重点内容,分析图像所表达的情感色彩,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2、美术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教学主题以及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沉浸到图像当中,进而优化学生的图像识读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需要一定的方式,学生不能仅凭直观感觉来进行图像识读,不同的图像有不同的识别方式。诸如在色彩冲击强烈、主题鲜明的图像中,学生可以以直接欣赏的方式欣赏图像中的美,并且获得图像信息;而在对比性强烈、表达情感曲折的图像中,教师可以以对比的形式令学生分析两组图像的差别以及情感变化,进而加强学生对于图像表达能力的认知,加强学生图像识读能力。为了更好地针对不同的美术图像来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情景导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沉浸其中的美术情景。诸如在看花灯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找花灯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图像资源和视听资源,引导学生进入到花灯展览中,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绘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不同花灯的特点以及不同看花灯图片的信息,包括花灯的形状、色彩、大小等,帮助学生在绘画中准确抓住花灯的特点,进而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3、美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解读美术图像,丰富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并加强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同其他学科的联系。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美术课堂中,学生通过提升自己的图像识读能力也能够在语文等学科中快速抓住文章主旨以及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解读美术图像,并对美术图像想要表达的情感信息以及表达方式、表达手法进行深度挖掘,充分挖掘美术图像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图像识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课堂图像识读的教学中,美术教室应当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图像资源丰富、情感鲜明的美术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这既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也是我国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
参考文献
[1]白垣渊.小学美术课堂中图像识读能力培养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78-179.
[2]蒋梦姣.小学美术图像识读教学策略[J].家长,2019(33):143-144.
[3]薛姣.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图像识读的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19(17):74.
[4]王伟.问题导学下的小学美术“图像识读”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5):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