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邱明芳
[导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的快速提升使得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
        邱明芳
        滨州市滨城区第三小学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的快速提升使得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当前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些教学经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教育改革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1 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况
1.1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能力薄弱
        在教育领域,思维导图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将目标对象所需要的重点内容通过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小学阶段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需要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学习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思维导图绘制不规整、运用不恰当等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1.2 思维导图类型与功能匹配度不理想
        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包括圆圈式、气泡式、双重气泡式、树状式、流程式、多重流程式、括号式、桥状式八种。不同思维导图表现形式具备不同的教学功效,不同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思维导图。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思维导图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表现形式与功能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匹配度受损,从而降低教学质量。比如,圆圈式的思维导图适用某一件事情进行相关联想的教学,教师常常不顾教学实际情况,在课堂上习惯性地采用此类型的思维导图。
1.3 传统教育模式残存的影响
        传统的课堂教育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进行,在英语课堂上也是如此。很多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教育过程中仍旧会无形释放传统教育模式的信号,比如当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时,学生会呈现出不知所措的情况,教师担心学生的同时害怕完不成指标,之后教师就又把课堂主动权拿回到自己手里,继续以往的教育方式,忽略了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应用价值。
2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
2.1 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气泡图将不同的单词分类到同一个类别中,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词类、词义和其他内容,加深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为学生的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以Vehicle(交通工具)为中心,可以延伸出ship(轮船)、boat(船)、train(火车)、airplane(飞机)、taxi(出租车)、bus(公共汽车)、bike(自行车)等词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组织学生通过词缀的方式认识单词,进一步了解不同词缀的组合效果。如以a-(表示“不、无、非”)为中心,引申出acentric(无中心的,a+centric中心的)、asocial(不好社交的,a+social好社交的)、apolitical(不关政治的,a+political政治的)等词语。又如以anti-(表示“反对、相反”)为中心,引伸出antiwar(反战的,anti+war战争)、antipathy反感(anti+pathy感情)、antithesis(对立,anti+thesis论文、观点)等词语,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词汇变换形态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2.2 思维导图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面对复杂多变的语法知识,许多学生往往出现“听不懂”和“学不会”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使用语法的效果,也使学生的英语水平难以提高。

思维导图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语法体系,在语法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进行系统的认知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如以形容词为例,运用树状图示,展开相应的分支架构:用法、分类、以-ly结尾的形容词、用形容词表示类别和整体、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形容词的比较等级等内容,构建该目标的学习架构,便于学生展开下一步的学习活动。随后,以-ly结尾的形容词为中心,延伸出daily、weekly、monthly、yearly、early等词语,使学生在学习语法的同时,加深对词性的理解。又如以有关比较级的区别为中心,可引出old、far、late、more等词。以old为例,利用线条符号引出:年龄大小的比较(older/oldest)、只用于兄弟姐妹的长幼关系(elder/eldest)。通过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与展示,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语法的学习效果,还使学生在语法运用方面得到提升。
2.3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学生的思维逻辑,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分析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与记忆等能力大有助益。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涉及很多零散的知识点,将其归类整理于学生自己整理出的思维导图中,不仅便于日后参考、记忆,还能将旧知识贯通融入,形成更深的理解认识。在教师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信息整理、分类,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段落布局、主题大意、写作意图等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有层次、有逻辑的轮廓支架结构,在强调发散点的基础上,以发散性思维从一个中心出发,再发散,再分支,即组建了小学英语阅读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分析指导中建立思维导图,通过“一个中心点”连接发散出各个分支,以文字、图形、线条等多元化的形式将抽象的思维跃然纸上,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各种知识有规律的呈现于具象化分支上,这种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联想能力、思维扩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分析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把每位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相互交流,并让学生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以思维导图体现出来,便于学生发散思维,更好理清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联性。在小学英语PEP六年级上册“Whatdoeshedo?”这一单元课文教学中,可利用思维导图将文中的三个要素“What、Where、How”作为中心,并设计关键词分支,理解主要人物的职业、工作地点、上班方式等。在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5Readandwrite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尝试将思维导图融入教学中,首先选取课文的“一个中心点”——人物介绍,再选取课文中的三个人物自我介绍方向,分别是爱好、日常活动和职业理想,以此为思路建立思维导图,并通过关键性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进行课文梳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分析。所设置的关键性问题为:whatishis/herhobby?Whatdoeshe/sheoftendo?whatdotheywanttobe?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借助思维导图学生们很快能够掌握课文内容,思维导图中所呈现的重点内容——三个关键点,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在课内内化吸收。但我们所提出的3个问题,一些学生能够简短的作答,但却不能应用课文中对话的句式进行口语表述,于是我们对思维导图进行了优化,省略了句法结构,只找出关键词并回答,更便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在阅读的同时进行口语练习。
3 结束语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时间段里,很多人都为之做出努力,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法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推动实践朝着另一个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21,(2):149-150. DOI:10.12217/j.1009-5071.2021.02.074.
[2]周颂.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2021,(7):284-285.
[3]张雁.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速读(中旬),2021,(1):210. DOI:10.12321/j.1673-9574.2021.01zx.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