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单宝丽
[导读] 今年,自己是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好几年没接触这么小年龄的学生了,最近在班级发现了一种奇怪现象,课堂上当一个声音:老师,我不会!出现,接着就会出现好多同样的声音
        单宝丽
        五大连池风景区第一小学   
        今年,自己是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好几年没接触这么小年龄的学生了,最近在班级发现了一种奇怪现象,课堂上当一个声音:老师,我不会!出现,接着就会出现好多同样的声音,难道是自己讲课方式出了问题?正当自己很困惑的时候,班级一个孩子的话给了我提示,“老师,小来可懒了,明明自己会做,都不算,每次都抄我的题。”
        是啊,说一句我不会,总要比去算题容易多了,而且孩子们都很聪明,这一招像传染一样,一学就会,呵呵。。这些调皮的小家伙,看我怎么想办法对付你们。
        一、直观体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于是我首先在班级的一面墙上画了一个大海,在大海里有几十条畅游的小鱼、小螃蟹,我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鱼、小螃蟹,孩子们都开心的把自己的名字贴到它们身上,看着自己在班级的大海里畅游,谁都希望自己背上的小红旗能多一些,那样会游的快一些。这样每次做题快的、得100分的、主动完成作业的等等,我都奖励小旗,随着孩子们自己的小旗越来越多,班级的学习氛围也越来越积极了,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了,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了。
        其次我还把班级的孩子们分成了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沸羊羊四个组,然后按整组来评价,每天胜利的组,组员都可以得到一面小旗的奖励,孩子们为了得到这面小旗的奖励,会自觉主动的做到最好,并且会主动互相督促,很怕谁表现不好会影响本组的成绩。
        二、专业训练,为学生独立思能力保驾护航。
        在数学课堂上,我对各种“后象”应用做了尝试,我发现听觉后象、视觉后象对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样都很重要。
        (一)听觉后象的训练。
        首先我先学习了听觉后象的相关资料,理解了其概念,即把声音对听觉器官的刺激留下的声觉特征脑象叫声觉后象。了解了听觉后象的一些特征,例如听觉后象留下的时间非常短,一般也在3秒钟左右。
一般情况下,听觉接收、反应的频率要超过视觉。因此为了提高计算频率,人们往往用听算促进。听算还能培养人们记数、计算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任意说词语或一句话,让其它同学重复;老师念数和运算符号,同学们重复或者默写;老师逐渐加快速度说题,同学们认真聆听,直接说答案等听觉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思维训练方法。在这些游戏中,一听两题,即用两种不同声音同时说两道题,让学生说出答案,这个方式最受孩子们的欢迎,此方式同学们都感到很新奇,算题好象在做游戏一样,在不知不觉间孩子们边玩边学,收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数学课堂上的听算能力训练,培养了孩子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听算能力的形成一定是要多听,而且听的内容形式要多样。

内容上,有和、有差、有加减混合,也有比较;形式上,有听说、听写、书空。不能单一,还要讲究语速。
        我的体会,由于和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个体的思维反应速度不同,听算频率不同,反应能力的快慢也不同。只有多算法、多角度的交叉与适时、适速训练,才能产生明显的教学效果。对听觉进行训练,已经成为数学思维训练课堂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听觉后象的训练过程中,明显感到孩子们的准确率越来越高,思维反应越来越快,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长,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强。这一切都受益于数学课堂上听觉后像训练的研究和偿试。我会坚持一直做下去。相信等待孩子们的将是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二)触觉后象训练。
        在数学课堂上,我发现对于有的孩子对长短、软硬、温度、湿度很有感觉。这些应该是触觉比较敏感的孩子,是啊,孩子的学习就应该是多通道的,我应该做更多的偿试。
        可以不可以用触觉后象促进闪电读题呢?触觉后象,即撤走刺激后,他仍然保留实物触觉特征脑象,触觉后象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即然盲人能过摸盲文可以学习。于是我开始思考,我想我们正常人,对于触觉比较敏感的孩子,我们是不是要也可以偿试把他用在学习中?
        盲人学习用的应该是触觉和声觉的结合,我们正常人的触视结合,应该会更有效果,经过了解才发展,原来触觉后象保留的时间比视觉后象还要长,还要印象深刻。我想如果利用好人的这个特性,它与视觉后象结合将使脑图像必将更清楚。
        于是我创设了触觉后象和视觉后象相结合的场景,例如为了帮助孩子们完成数物对应在课堂上,我做了很多触视相结合游戏,例如按数取物,按照规定的数字取回相对应该的物品个数;摸物找数,把孩子的眼睛蒙起来,然后用手去摸物体的个数,然后去取对应的数字等,对于还在点数的孩子,这些游戏的效果很好。
        为了建立比较的概念,我同样和孩子们一起玩了很多游戏,例如按物取物,先摸一下物品,然后按老师的要求,去取比这个物品大或小的物品,长或短的物品等,这些游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同时也很好的区分了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等数学概念,轻松的完成了培养孩们的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最主要的孩子们对这种在玩中学的课堂教学方式真是兴奋及了,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我相信在这样一个充满欢乐的数学海洋中,让孩子们把学习当成是一件有趣的游戏,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产生的巨大力量,可以引导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让所有的老师们都努力把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们终于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过去拿一道题出来,也不思考,直接就说:“不会啊。”或者做错了,也不思考,只一句,“老师我不会啊。”的情况几乎没有了,当然我更加细心的关注这样比较懒的孩子,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我就强化孩子做对题的感觉。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而今班级里“我不会”的声音,越来越少了,我真的很开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