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锻炼法!帮慢阻肺患居家康复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芮珊珊
[导读]

芮珊珊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51)

   慢阻肺的发病率较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主要以气流受限且持续存在为特征,具有消耗性特点,患病后患者的通气及换气功能就会出现障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动能力。有研究指出,如若COPD患者的肺功能等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就极有可能出现死亡,稳定期除了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外,康复护理的落实也极为关键,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改善的有效措施。
   
   耐力锻炼
   在慢阻肺居家康复过程中,耐力锻炼常见的一种促进患者康复的方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也可有效的增强患者肌肉力量,预防因运动而引发的肺过度动态充气,抑或是劳力性呼吸困难,有利于心率恢复值等的提高。一般而言,在开展耐力锻炼时,往往以高强度训练为主,对部分慢阻肺患者,需要予以密切的监督,且想要完成目标强度或训练时间存在一定的的难度。对此,就可选择低强度的耐力锻炼或高强度间歇训练,如让患者骑自行车,跑步、跑楼梯、步行等,尤其是步行锻炼,有利于促进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达到增加患者步行耐力的目的。同时,相较于步行锻炼,骑自行车对股四头肌有着更大的符合,可对下肢肌肉进行有效的锻炼,且运动期间,患者出现氧饱和度下降的几率较低。在患者居家锻炼的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康复锻炼方法,对运动锻炼的频率、时间及强度等进行控制,建议耐力锻炼以每周3至5次作为适宜,每次锻炼的时间控制在20至60分钟,确保实现最大生理效益,连续锻炼6至8周,且如若患者身体运行,还可适当的延长,有利于进一步改善肺康复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能耐受高强度耐力锻炼的患者,建议进行中强度训练,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间歇锻炼
   间歇锻炼是将不同强度的锻炼进行结合,每2次训练间予以一定的休息时间用于身体恢复,可为患者进行更大强度的锻炼奠定基础。有研究指出,间歇锻炼及连续耐力锻炼模式,对于患者运动能力、肌肉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改善效果极为类似,无明显差异。


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重度慢阻肺患者来说,与持续耐力锻炼相比,间歇锻炼可满足稳定代谢需求,可有效的降低分钟通气量及动态过度充气,优势主要体现于对总锻炼运动时间的延长。在间歇锻炼落实的过程中,建议将次数控制在每周3至4次,每次时间在30至90分钟范围内,将30秒运动锻炼和20至40秒运动间歇经集合,运动间歇患者可做缩唇呼吸动作,从而促进潮气量的增加,有利于呼吸频率的降低。同时,在开展上坡、爬楼梯等日常活动锻炼时,需合理控制活动间歇,以15秒最为适宜,治疗师可在基于书面指导的前提下,让患者居家期间反复的进行练习。
   阻力锻炼
   阻力锻炼主要是采用重复举起相对重负荷的物体对局部肌肉群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肌肉质量及力量的改善,且在维持,抑或是改善骨密度方面也 发挥着积极的意义,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几率较低。建议每周实施2至3次阻力训练,初始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大负荷及延长运动量及时间。
   呼吸肌训练
   考虑到慢阻肺患者往往存在呼吸机疲劳症状,对此就需落实呼吸肌训练,可采用吹蜡烛等方式进行,逐渐的将物品距离嘴的距离增加,以达到增加呼吸肌力量的目的,而吸气肌的锻炼,则可采用不同粗细的吸管予以练习,先从粗的开始,之后逐渐过渡至细管。
   四肢力量锻炼
   在肺康复锻炼中,下肢训练是关键内容,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气促症状,可采用步行、膝盖平举动作等方式进行。上肢锻炼则可使用哑铃等进行适当的负重锻炼,合理控制运动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耐寒锻炼
   慢阻肺患者居家康复期间,可进行耐寒锻炼,有利于改善患者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如夏季可用冷水洗脸、洗脚,每天1至2次,每次时间控制在5至10分钟,之后在逐渐过渡至用冷水擦洗四肢、全身;冬季则可使用温水。
   呼吸锻炼
   呼吸锻炼常见的有缩唇及腹式呼吸等,其中缩唇呼吸训练方法:用鼻吸气2至3秒,之后将嘴唇撅起慢慢的将气呼出,时间控制在4至6秒左右,尽可能的促使呼出的气流吹动距离口唇15至20厘米处的纸条,每次训练5至10分钟,建议每天1至2次;腹式呼吸可取仰卧位或坐位等姿势,以患者体力为前提,仰卧状态是时,全身放松,将两只手分别放在腹部及胸腔,用鼻慢慢吸气,尽可能的挺出腹部,尽量保持胸部不动,噘嘴慢慢呼气,促使腹肌收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