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苟娟
[导读]

苟娟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德阳618000)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是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将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最主要的攻击对象,使CD4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系统丧失功能,因此人体就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艾滋病毒在人体中的潜伏期平均在8~9年,这期间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艾滋病病因。据相关研究证明,艾滋病最先起源于非洲,之后由于人员流动、移民转移到美国。在1981年6月5日这一天,美国报告了5名艾滋病患者,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相关记录。在1982年正式将这种疾病命名为艾滋病,之后这种疾病开始在各大陆进行传播。1985年,一名外国人员到我国旅游,期间发病并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治疗,最后无效死亡,经过诊断、研究证明导致该患者死亡的疾病正是艾滋病,这也是在我国首次发现的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的潜伏期很长,一般情况下艾滋病感染者都需要在长达十年之久后才会成为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人体免疫缺陷,这时由于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会导致多种细菌、病菌入侵身体造成感染,常见的如带状孢疹、肺结核、脑炎、口腔霉菌感染、肺炎、肠炎等等,感染疾病以及由念珠菌、肺孢子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多种严重感染疾病。后期会逐步发展为恶性肿瘤,渐渐消耗人体,最后导致患者的死亡。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艾滋病的高发人群是青壮年。艾滋病患者中有80%以上是处在18~45岁这个年龄段,仔细观察可发现,这个年龄段正是人类性能力最旺盛的时期。通常人在感染了艾滋病毒后会出现一些奇怪的、不常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艾滋病的潜伏期很长,在潜伏期内患者可无明显的症状,比如一些潜伏期长达10年之久的艾滋病毒携带者可在这十年内不出现任何症状。但是当艾滋病毒携带者转变为艾滋病患者那么身体就会出现很多的疾病,并且各种疾病均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的早期出现的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出现像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精神不佳、容易疲劳、发热等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疾病程度加重,临床症状会逐渐增多、更为复杂,常见的就是皮肤疾病、粘膜感染等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之后逐渐转向内脏器官,可出现持续性发热,长达数月,同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腹泻、咳嗽、肝脾肿大等,并发恶性肿瘤。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艾滋病患者都会出现以上症状。比较典型的症状为病毒入侵肺部造成的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等;侵犯肠胃出现持续腹泻、腹痛、消瘦等,还可以侵犯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三种: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1)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艾滋病毒可以存在人体血液中很长一段时间。比如不小心使用了患有艾滋病患者的剃须刀、牙刷或其他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的日常用具,如果在使用时出血了,比如刷牙时牙龈出血,艾滋病毒就会进入血液造成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使用艾滋病患者的用具,像酒店内准备好的剃须刀也不要随意使用。同时更不能吸毒或与艾滋病患者共用一个针头。此外大家献血时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以免感染上艾滋病。
   (2)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也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母婴传播一般是指:患有艾滋病女性同时在妊娠期间和生产时会出现出血情况,母体血液进入婴儿身体可造成感染,同时母亲给婴儿喂养乳汁时艾滋病毒也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的体中造成感染。这种方式不论是对于婴儿还是整个家庭都是一种毁灭性打击。由于艾滋病毒的发展十分迅速,同时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尤其对于婴儿,婴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非常的低,艾滋病发展的也就更快,只要婴儿患上艾滋病基本都会死亡,因此如果在怀孕期间发现患有艾滋病,患者应该遵循医生意见终止妊娠。
   (3)性传播。这也是艾滋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艾滋病毒不仅会在异性之间传播同时在同性之间也会发生传播。近几年研究发现,同性之间更容易造成艾滋病传播。因此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在进行性行为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造成艾滋病感染,威胁生命安全。
   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
   目前的研究证明,艾滋病毒不会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虽然有研究人员从蚊子的胃中分离出了艾滋病毒,发现蚊子在吸入了患有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后,艾滋病毒会在蚊子的胃中存活3~4天,但是这一点并不能说明蚊子会传播艾滋病毒。有人提出,蚊子在吸血时可在嘴上沾染一些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然后再叮下一个人造成感染。但是研究发现,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仅有0.0004毫升,按照这个剂量计算,蚊子大约要叮2800次,血液中的HIV才可能引起感染,但是蚊子只吸血一次在之后的3~4天都不会在吸血。同时流行性病学研究也不支持蚊子会传播艾滋病。
   其实早在1999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网站也报道了蚊子不会导致艾滋病传播。报道解释:昆虫传播病原体的方式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大类。前者指蚊子叮咬病人后,再叮咬健康人,将病原体传播给新的易感者;而后者是指病原体进入蚊子体内,经过发育或繁殖,才能感染人。比如疟原虫,需要在蚊体内进行繁殖,才具有感染人的能力。也就是说,蚊子叮咬疟疾患者后再马上叮咬健康人,是不会感染疟疾的。就机械性传播而言,也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因为蚊子吸血时实际有两个管道在起作用:先由唾液管吐出唾液做润滑或等到血液凝固以便吸血(如疟疾和黄热病就随着唾液传播,但艾滋病病毒不会,只能通过血液传播),然后由另一条管——食管吸入血液,吸入后的血液不会再从食管吐出来。因此不必担心蚊子下一次吸血时会把之前吸入的血液(即使含有艾滋病病毒)注射进“新猎物”体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