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儿腹泻的综合护理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张小平
[导读]

张小平

(米易县人民医院;四川攀枝花617200)

  小儿腹泻是指在多种病原体的共同作用下引起腹泻的一种疾病,患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改变等问题,有的患儿可能会伴随发热、腹痛、呕吐等合并症状。腹泻后,患儿由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而出现程度不一的全身症状。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原理显示,小儿腹泻的病原可由病毒或细菌组成,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而在采取针对性治疗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对腹泻患儿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才能降低其他并发症状的发病几率,提高患儿的舒适感,保障其健康安全。
  1.严格消毒,预防感染。待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根据肠道传染病的隔离方法为患儿进行隔离,同时协助患儿及其家属完成大便镜检或者培养试验,待两次检验结果均成阴性后,才能让患儿解除隔离,与普通患儿安排进同一病室。而在接触患儿前,护理人员应按照医院制定的有关标准严格吸收,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穿戴好防护物品,在对患儿予以护理干预时,应按照一人一用一消毒的标准来完成操作。在患儿入院期间,应保持病室内的空气流通状况,做好温度和湿度的调整;将患儿换下的贴身衣物和用具,都应按时用紫外线进行消毒,防止出现院内交叉感染的不良事件。
  2.严密观察病情。在患儿入院期间,根据患儿的不同体征表现,护理人员应作出针对性的病情观察和监测方案。对于发热患儿,护理人员应叮嘱家属多让患儿饮水,并及时擦干患儿分泌的体液,为患儿适当脱下衣服或解开衣扣,同时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在患儿额部放置冰袋或者擦拭酒精球。若物理降温难以达到效果时,可以根据医嘱予以药物指导。若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呼吸加快、精神状态下降等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且监测患儿是否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若患儿在输液后出现精神萎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低血钾表现,并及时予以针对性护理和用药指导。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休克的前兆反应,若发现患儿面色暗沉、四肢发冷等症状时,则提示患儿出现小儿腹泻的危急表现,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并配合抢救。
  3.口腔护理。小儿腹泻患儿由于病情影响,可能伴随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的此类问题予以口腔护理。在入院期间,叮嘱家长多让患儿饮水,为其说明保持患儿口腔内部湿润的重要性;其次,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帮助患儿清理口腔,避免细菌在口腔内繁殖引起感染,特别是对于口腔溃疡的患儿,在进食后为患儿予以药物治疗,用浓度为2%的碳酸氢钠溶液涂洗口腔,3次/d,用药1~2d后即可好转。此外,若患儿合并出现肺部疾病的问题,还应注意予以呼吸道护理,指导家长帮助患儿拍背咳痰。
  4.输液护理。腹泻患儿在治疗期间,大多需要采用以静脉输液的方式来达到药物治疗的效果,同时通过输液来补给体内的液体丢失含量,保证患儿水、电解质的平衡。在静脉输液中,护理人员应认真核对每位患儿的用药信息,注意注射液的使用禁忌和配比禁忌,密切观察患儿的注射部位是否出现肿胀反应。当患儿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每隔20min来观察和调整输液速度,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或者合并肺部疾病的患儿,在输液时应降低输液速度,并注意观察此类患儿是否出现皮疹、高热、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表现。在输液时,应按时记录患儿的输液量和补液后的第一次排尿时间,为临床疗效作出评估支持。
  5.臀部护理。护理人员应建议患儿在腹泻期间使用柔软度较高的尿布,并且叮嘱家长勤为患儿更换尿布,同时做好臀部的清洁,将其保持在干燥的状态下,可以避免出现臀部脱皮、红肿等现象。在每次排便后,都应指导家长用温水帮助患儿清洗臀部,并将会阴部位擦干,以预防泌尿系统的感染或者尿布疹感染。若是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臀部发红的现象,护理人员应用紫草油为其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功能。
  6.饮食指导。腹泻患儿由于消化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失衡,在饮食上需要予以特殊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合理做好饮食结构的调整,最终都是以减轻患儿胃肠道负担、促进消化功能恢复为目的。一般来说,在出现腹泻后患儿应禁食、禁饮6h,待腹泻症状好转后,可以酌情予以流质饮食。在饮食安排上,需要按照流质、半流质、正常饮食的要求来进行,并且叮嘱家长保持少量多餐的饮食调整,不可为患儿进食脂肪类或者糖类物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