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针灸治疗-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丁娟
[导读]

   丁娟
(乐山市五通桥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四川乐山614000)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亦称之为腰脊痛,以中年人群多见。西医学中的腰肌劳损、腰椎退变、腰椎间盘病变等均属此症范围。中医学认为此病与外邪侵袭、闪挫跌扑,年老久病等有直接关系。当经脉出现阻滞现象后,就会引发腰痛。针灸是治疗此病的独特疗法,优势主要体现于简便、廉价、有效方面,深受医者及患者青睐。
   
   单纯针刺疗法
   针对急性腰扭伤患者而言,选取手三里穴进行针刺治疗,可促进腰痛症状的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患者在长时间坐立后,还是会出现腰部不适感,故治疗期间也需防护。另外,也可选择针刺双穴,抑或是多穴的方式,疗效更加明显。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就可选取委中穴与水沟穴,疗效明显,抑或是对腰部实施“回”字形针刺,选取肾俞、大肠俞穴等穴位,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腰部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恢复。
   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主要是针灸和艾灸方法的结合,通过对二者优势的利用,实现对患者病灶的解除,适用于寒气过重、经脉不通等病症的治疗,可快速的将患者体内寒湿气祛除,调和患者气血,疏通经脉,以确保治疗效果。有相关研究指出,将温针灸疗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相较于单纯的针刺治疗,此方法起效更快,且镇痛时效较长,患者的病情不易复发。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主要是以针灸疗法为前提,予以电刺激处理,充分发挥着防治疾病的作用,将其应用到腰痛病的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电针波形及频率,以进一步确保治疗效果,优势主要体现于治疗是时长较短,患者易接受。
   穴位注射
   在针灸治疗中,穴位注射属于新型疗法,通过对针灸与药物疗法的结合,利用两者优势,以进一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例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伴随下肢疼痛的患者,应用穴位止痛和治疗,可选择单侧环跳穴进行注射,注射液可用香丹注射液、维生素B12等效果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综合针灸疗法
   针对腰痛患者而言,其病因较为复杂,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故在实际的治疗中,可基于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例如,在治疗中,可实施贺氏针灸三通法,包含毫针治疗的微通法及火针、艾灸治疗的温通法及三棱针放血疗法,有利于快速促进患者恢复。
   腹针疗法
   腹针主要是指在除外患者腹部神阙穴的前提下,对腹部穴位进行刺激,以平衡脏腑,实现全身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指出,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的治疗中,分别予以单纯针刺及腹针联合针刺治疗,后者效果更加明显,且花费时间较短,患者易接受。
   浮针疗法
   相较于传统针刺,浮针疗法主要是在基于浅表皮组织下予以针灸处理,不会进入肌肉层,将针体在皮下扫散后,就像针体浮在肌肉上一样,此方法具有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等特点,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临床治疗中。有相关研究指出,在腰痛病的治疗中,分别予以毫针疗法及浮针联合毫针疗法治疗后,前者的治疗效果低于后者。



   针灸与推拿手法配合
   在腰痛的中医治疗中,推拿按摩等属特色治疗手法,疗效明显,可在基于针刺患者水沟穴的前提下,配合相应的穴位进行推拿治疗。如对于急性腰扭伤者,就可配合双侧腰痛穴,得气后留针,并对夹脊穴、环跳穴、两侧腰肌及委中等进行推压、按揉手法,如若患者存在棘突偏歪症状,可侧扳复位,推拿结束后,取针。
   针灸与药物的配合
   相较于单一疗法,针药并用的疗法效果更加明显。有研究指出,在功能性腰痛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针药疗法后,患者的病情得以快速缓解,治疗总有效率呈良好趋势,且无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高。另也有研究指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分别予以针灸及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后,后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说明针灸与药物的合理配合,在腰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意义。
   针灸与拔罐的配合
   拔罐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等作用。通过与针灸疗法的配合,可达到互相增强疗效的目的。有研究指出,在慢性腰痛患者的治疗中,分别应用针刺与艾灸配合拔罐治疗后,效果明显。但两者相比,后者效果更为理想,患者的症状得以明显减轻。同时,也有研究显示,在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针灸与拔罐治疗后,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其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针灸与运动疗法的配合
   运动疗法主要是指在基于某些运动方式的前提下,改善患者的全身,抑或是局部功能,在缓解炎性疼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在急性腰扭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后,患者症状得以减轻,且无不良反应出现。
   腰痛属于临床常见病症,由多种疾病引起,西医治疗中,常见的手段包括药物、物理、手术等。但初期应用药物治疗,会刺激患者的胃肠道,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副作用的影响,不易长期使用。物理疗法则需长期、反复的进行治疗,且需专业医生进行指导,患者往往需要耗费较高的经济成本及较长的时间。后期手术则具有禁忌症较多的特点,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在适应较多患病人群中存在难度。
   中医是我国特色治疗方法,在腰痛的治疗中,常见的手段有中药外敷、针刺疗法、推拿疗法、艾灸及拔罐等,需严格遵守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等原则,促进局部紊乱血循环的恢复,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织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病理也呈相互影响状态。经络属于人体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人体表里上下的独特系统。综上所述,对腰痛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在取穴上以病变局部及远部穴位为主,将辨病及辩证急性结合。通过近部取穴,可促进患者病变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发挥出活血化瘀等功效,加之对局部炎性区域的直接刺激,可消除或缓解神经根炎性反应、水肿等;而远部取穴则充分发挥着解痉松肌、缓解疼痛的效果,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及体征,促进患者恢复。因此,在腰痛疾病中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明显,但需在基于患者实际情况前提下,合理选择穴位。同时注意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尽快解除患者的病痛。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心理的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