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不能忽视的几个信号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王娟
[导读]

王娟
(达州市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100)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与心肌之间出现了血供应问题,使心肌长时间的缺少血供应,从而导致心肌的坏死。老年患者患心肌梗死具有不典型症状,胸骨后疼痛有时不明显,心肌酶学增高,心电图发生改变。老年人是心肌梗塞的多发人群,且再发率以及死亡率都比较高,病情一般进展快。且病因复杂。因此正规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疾病好转、治疗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突然发作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通常休息以及使用硝酸甘油治疗效果不明显;出现疼痛,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神志障碍,一般在高龄人群中出现;全身性症状,发热、不适;肠胃道症状如腹泻、恶心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等。

   急性心肌梗死为什么那么致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患者发病较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当心肌梗死的患者表现出胸痛的症状时,家属并没有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更让人可怕的是,很多时候心肌梗死的患者并不会表现出典型的剧烈胸痛,而是各种不同程度的胸痛,程度较轻的往往导致患者忽视疾病、耽误治疗。如果身体出现以下这几种症状表现,需要引起患者的注意,尤其是男性或年纪超过65岁以上的存在高胆固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长期吸烟、存在心脏病、家族严重遗传疾病的患者需要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及时到医院就医。
   (1)恐惧感。当心肌梗死发生之前患者可感受到对死亡的强烈恐惧感和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心肌梗死幸存者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往往会提及自己就好像经历了一个世界末日的感觉。
   (2)胸部不适或疼痛。胸部不适或胸部疼痛是心肌梗死患者常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典型表现。但是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表现出来,并且胸部不适感觉也可能不是心脏疾病引起的。与心脏有关的胸痛通常会集中在胸骨后或中偏左的部位。有的患者将胸痛的感觉比作为:一头大象坐在胸上的感觉,提示胸部疼痛的时候伴随着挤压、胀满感。女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可不明显或伴有灼烧感。
   (3)咳嗽。出现持续的咳嗽或喘鸣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表现。心肌梗死表现出的血管障碍可引起心力衰竭或水肿的表现,而心力衰竭或水肿就会引起咳嗽或喘鸣。还有的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呕血的表现;眩晕,心肌梗死可引起患者的血压迅速变化引起导致眩晕或意识丧失等等;疲乏,对于女性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前的1~2周可表现出疲乏症状。疲乏是导致心肌梗死引起心力衰竭的表现;恶心和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或呕吐不适心肌梗死的常见症状,但是部分心肌梗塞患者就会表现出恶心、呕吐症状以及食欲不振。
   (4)其他部位的疼痛。很多心肌梗死患者其他部位的疼痛是因为胸部疼痛逐渐蔓延所致,可累及肘部、背部、腹部等处。但是有的患者没有出现胸痛而出现其他部位的疼痛,或者疼痛发生转移。男性心肌梗死张出现在左臂,而女性则出现在两臂或两肩胛骨之间。
   (5)脉搏快或不规则。


出现心悸次数不频繁一般无需担心,但是如果出现脉搏快或不规则同时伴随着虚弱、眩晕、气短等症状时,就可能是因为心肌梗死诱发的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表现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6)气短。气短、呼吸异常等表现可能是因为肺部疾病引起,比如哮喘等等,同时也可能是因为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表现。因心力衰竭引起的气短表现通常伴随着胸部不适,也可能是胸部不适出现在气短之前。
   (7)水肿。心肌梗死会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又可诱发液体潴留,发生液体潴留就会表现出水肿的症状,尤其是以腿部水肿,体重增重表现最为明显。
    致病因素
   本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之上,由于诱发因素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液中的血小板在破裂处聚集,逐渐形成血栓,血栓会阻碍冠状动脉管腔,出现心肌缺血坏死。此外一些诱因可以增加心肌耗氧量或使动脉痉挛也会出现心肌梗死,常见的原因有:
   (1)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使心脏疾病加重。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预防,医生应强调过度疲劳的危害。比如负重爬楼、长时间的攀登、负重行走等均会造成身体过于疲劳,身体疲劳加重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对于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加重、狭窄等。剧烈运动可促进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2)暴饮暴食。临床上多见心肌梗塞患者出现在暴饮暴食之后,尤其是在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之后。这是因为大量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进入身体后会使血脂水平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这样更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出现缺氧增装。
   (3)长期大量吸烟。香烟中含有大量对身体不利的物质,如熟知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大量吸入尼古丁会导致神经系统受影响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血管收缩等异常变化。一氧化碳比氧气更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大量吸入一氧化碳会导致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下降,导致机体缺氧,并且一氧化碳会严重破坏血管内壁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导致血脂容易聚集并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心血管的狭窄以及阻塞。
   (4)大量饮酒。饮酒对身体的好坏一直存在争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大量饮酒肯定对身体不利。高浓度酒精可以使血管硬化、血压升高,其致病机理为高浓度酒精会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这会使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肌并进一步发展出现心绞痛,严重的造成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影响人体心脏功能。
   (5)寒冷刺激。突然性寒冷刺激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导致冠状动脉突然抽搐,冠状动脉不能及时有效的伸展就会影响心脏供血导致心肌缺氧。对于老年人群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防止寒冷刺激,在秋冬季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6)情绪激动。长期的情绪波动过大会导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上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状态比如焦虑、担心、恐惧等等。
   (7)便秘。便秘在老年人群中常出现。临床上,部分老人由于在大便时用力排便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出现。这并不是个别事例而是大量存在的,因此对于老年群体不论是身体状态良好还是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来说都要将便秘引起高度重视,多预防,远离疾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