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位皮瓣移植联合植皮修复肢体大面积撕脱毁损伤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关世荣 李孟和 梁昌党 林琪琪 李孟兰
[导读]

     关世荣    李孟和   梁昌党    林琪琪   李孟兰
     (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探讨多部位皮瓣移植联合植皮修复肢体大面积撕脱毁损伤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肢体大面积撕脱毁损伤共65例,应用多个部位皮瓣+大面积植皮等复合术式修复创面,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25-50天,其中45例经6个月至5年随访,经创面修复后肢体功能与外观治疗效果满意,其中3例出现并发症。随着时间的增加,术后3年60分以上患者人数明显多于术后1年和术后6个月,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肢体大面积撕脱毁损伤患者采用多部位皮瓣、神经血管显微修复及大面积植皮等技术处理后渡过平稳,成功保肢,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避免以往该类重大肢体撕脱毁损患者死亡和截肢的结局。
[关键词] 多部位皮瓣移植;植皮修复;肢体大面积撕脱毁损伤.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肢体大面积撕脱毁损伤(达到或超过一个肢体以上的大型损伤)多见于操作机器不慎或交通事故车轮碾压伤等[1],机器转动、滚轴碾压、车轮的扭转和压迫外力对于皮肤、软组织、骨、神经血管等组织分别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使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层面强行剥脱,常合并肌肉、神经、血管、骨关节不同程度损伤及内脏复合损伤,早期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若处理不当往往死亡率和/或截肢率极高[2],因此早期及时复苏、抗休克及适当的创面修复十分重要。我科选择收治的肢体大面积撕脱毁损伤共65例作为研究对象,多数创面修复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肢体大面积撕脱毁损伤共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5.4±5.6)岁;损伤原因:其中交通事故伤38例,机器滚轴碾压伤25例,上肢锐器切割伤2例。
1.2治疗方法
   早期稳定全身情况及一期清创修复创面早期急性外伤期患者主要以稳定生命体征、救治休克、紧急处理创面为主,首诊要注意复合伤,加强抗休克,手术彻底清创止血,清除碾压坏死皮肤、失活筋膜组织、碎骨片等,清除创面异物,彻底止血;重要大血管、重要神经予一期探查显微技术修复,骨折部位给予固定;早期大面积撕脱皮肤可行一期反取皮(中厚、全厚皮)回植植皮修复,术后可行创面负压封闭引流及加压包扎。残余创面(骨骼、肌腱外露、关节创面、未愈合创面)二期修复残余创面二期可行微粒皮片、断层皮片或组织穿支皮瓣修复,其中下肢常用带腓肠神经伴血管皮瓣、足背动脉穿支皮瓣、足内侧动脉穿支皮瓣、隐动脉皮瓣、阔筋膜张肌复合皮瓣、股前外侧穿支动脉皮瓣、腹股沟皮瓣、桡动脉穿支皮瓣、腹部带蒂皮瓣等。随访5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Barthel指数统计患者6个月、1年、3年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1.3评价标准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3],10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无需依赖他人;61-99分: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基本自理;40-60分:存在中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的帮助;40分以下:存在重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需要依赖他人。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获得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百分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25-50天,平均住院30天,其中45例经6个月至5年随访,经创面修复后肢体功能与外观治疗效果满意。其中3例出现并发症,皮瓣循环障碍1例,感染1例,瘢痕组织增生1例。随着时间的增加,术后3年60分以上患者人数明显多于术后1年和术后6个月,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和7.92,P均<0.05),见表1.


            3 讨论
   肢体大面积撕脱毁损伤临床近年比较多见,常见于操作机器不慎或交通事故车轮碾压伤,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化发展,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全球各国家,及我国各大城市先后报道出肢体大型撕脱毁损伤的救治个案,联合多学科及多种皮瓣、大面积植皮等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4]。但因救治难度大、处理复杂,救治需创面修复科牵头,急诊科、输血科、骨科、重症监护科、手术麻醉科等各科综合救治能力为保障。该类患者的成功救治及功能外观良好恢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医院创面修复水平的最高标准[5]。该类重大外伤治疗越来越受社会关注,此类病人的救治及后期保肢治疗,成为本类疾病治疗的重点,而且受伤者多见于青壮年,其救治成功对家庭影响巨大,能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18年5月共收治肢体大面积撕脱毁损伤共65例,所有病例手术皆为我科独立完成,患者住院时间25-50天,仅3例出现并发症,随着时间的增加,术后3年60分以上患者人数明显多于术后1年和术后6个月,其中45例治疗效果满意,避免了患者死亡和患肢截肢,肢体功能外观恢复良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综上所述,肢体大面积撕脱毁损伤患者采用多部位皮瓣、神经血管显微修复及大面积植皮等技术处理后渡过平稳,成功保肢,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越涛,张晓华,李英才,等.反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J].创伤外科杂志,2007,9(3):231-233.
[2]邱广伟,孙志刚,崔永珍,等.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治疗[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4(5):49-51.
[3]高小月,侯黎莉,商丽艳.Barthel指数评估操的制定及多中心应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8,33(9):49-51.
[4]黄俊,牛磊.大面积逆行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重建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1):70-72.
[5]宋连新,彭阿钦,宋朝晖,等.I期伤肢取皮移植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5,12(5):437-4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