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应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傅欣
[导读]

傅欣
(重庆市开州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405400)
【摘要】目的 对抑郁症应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
方法 按照抽样原则对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开展研究,共78例,经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9例,对照组予以度洛西汀口服,研究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口服,共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病情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用药后,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6%)低于对照组(28.21%),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度洛西汀比较,艾司西酞普兰更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且安全可可靠,值得优选。
【关键词】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临床疗效
   作为常见的临床疾病,抑郁症亦称情绪障碍,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家庭氛围等,表现为显著、持久的心境低落,甚至产生自杀想法及行为,危及自身安全,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1]。随着当前社会生活节奏的增快,工作压力的增大,抑郁症患病数量明显增多。为了保证患者机体健康,摆脱疾病带来的困扰,应对其治疗状况予以高度重视。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度洛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的效果差异进行分析,旨在为选择相对安全、疗效高的治疗药物,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1)神志清楚,依从性良好;(2)无药物过敏史;(3)已知晓研究流程,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智力、表达等障碍;(2)妊娠、哺乳女性;(3)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药物滥用等;(4)研究过程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在确定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按照上述标准,对我院78例抑郁症患者开展研究,经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9例,男20/女19,年龄25~70岁,病程1~5年。研究组39例,男21/女18,年龄27~70岁,病程2~5年。经比较确定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表示上述因素对研究成果无影响,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口服度洛西汀,即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61,规格20mg/粒),初始量为20mg,一天一次,结合病情辩变化,适量增加药量,以≤60mg/d为宜,连服2个月。
   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即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88,10mg/片),初始量为10mg,一天一次,结合病情变化,增加药量,连续2个月。
1.3观察指标
(1)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为工具,评估患者用药前后抑郁严重程度,即轻度抑郁(7分~17分)、中度抑郁(17分~24分)、重度抑郁(>24分),分值越高,抑郁愈重,呈反比。
(2)以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干、嗜睡、疲惫、便秘等)为评价指标,评估患者用药安全性。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5.0软件为工具,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2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病情变化程度
   对照组、研究组用药前HAMD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用药后对照组、研究组的HAMD评分较用药前降低,以研究组降低幅度较显著(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性
   用药后,研究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干、疲惫、便秘各1例)发生率10.26%,较对照组(恶心呕吐3例、口干3例、嗜睡1例、疲惫2例、便秘2例)28.21%低,对比差异显著2=4.044,P=0.044<0.05。
3讨论
   结合WTO报告,得知抑郁症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疾病负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便会造成抑郁症慢性化,或是发展为难治性病症,甚至残疾、自杀。
   关于抑郁症的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及自杀率,缓解症状,优化生存质量及预防复发为主。所以,积极加强治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抗抑郁药物,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常规方法,包括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阻断药等,前者以艾司西酞普兰为典型代表药物,后者以度洛西汀为典型代表药,经过近些年临床实践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艾司西酞普兰,对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作用微弱,其作用为西酞普兰右旋对映体作用的100倍,经口服后完全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所以不易引起患者产生胃肠道反应[2]。度洛西汀因起效快、耐受性好、使用方便等特点而受到广泛运用,该药物不仅对多巴胺再摄取的抑制作用较较弱,而且与多巴胺能受体、肾上腺素受体、胆碱能受体等无亲和力,经口服后3周内起效,血药浓度约4~6h达到峰值[3]。为了进一步证实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差异,结果发现研究组病情恢复程度较对照组优,而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表示艾司西酞普兰更有助于抑郁症患者尽早恢复健康状态,整体效果、安全性优于度洛西汀。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较度洛西汀高,利于控制病情进展,缓解抑郁症状,以及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俊香.西酞普兰治疗首发抑郁症老年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5):95-97.
[2]廖彦萍.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6):40-41.
[3]陈宏伟.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疗效的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9):1300-13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